Part1:优雅的猎人——螳螂
※初生※
作为一个昆虫爱好者,最近每年都要饲养一些螳螂。之前我不了解螳螂的繁殖方式,所以都是直接抓成虫来玩,但是渐渐地知识积攒的多了,也就知道了卵鞘。
卵鞘就是昆虫或一些软骨鱼类产卵后会在卵周围附带的较为坚硬的物质,可对卵起到保护作用。螳螂的卵鞘材质类似发泡胶,但是异常的坚韧,拿刀子用力切割才能够剖开。
螳螂从卵鞘里钻出来时,身体一般呈嫩黄嫩绿色,头部朝下,扭动身体脱离卵壳。卵鞘紧紧抱着卵壳,它们从卵鞘自带的一排小孔内钻出,伸展开来,身体后面还连着粘粘的丝线。它们钻出来后立即分散开,等身体外骨骼硬化。

从小其实就能分辨出公母,翘腹与不翘腹的区别,但是很难确定。
刚孵化的小螳螂一天后就可以进食,喂食果蝇和水。

↑孵化一天的中华大刀螳螂

↑正在进食的小螳螂
小螳螂经过八次蜕皮后会羽化,长出类似直翅目的修长翅膀,生殖器也发育成熟。公母在这时一般就很好分辨了:公虫体形较小且修长,腹部有11个腹节;母虫腹部较宽,生殖器合并了尾部的三个腹节,所以总共有8节。

每次我孵化卵鞘之后都会放生掉一大半,底下来几张放生时拍的图:

但是我看到了这一幕:两只跳蛛分食着我刚刚放生的螳螂幼苗。
大自然就是这样,它创造生命,也用更多的生命确保强者能活下去。即使是螳螂这样昆虫界中的顶尖猎手,在幼年时期也逃不脱小小跳蛛的追捕。简直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正在分食的跳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