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庄子《齐物论》一:用包容心看世界,倾听世间的声音

2022-11-29 13:35 作者:邂逅经典文化  | 我要投稿


用包容心看世界倾听世间的声音

在庄子的哲学中,《齐物论》占据的位置非常高,被认为是最难懂的一篇文章,它能体现出庄子核心思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读庄子的这篇文章,由于文章过长,下面我们分七个部分阅读。《齐物论》包含着两个意思,一个是“齐万物”,推崇万物平等,也就是说,万物没有差别,没有好和坏之分;一个是“齐是非”,强调的所是人和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殊途同归。庄子认为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之中,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有此时此刻,只有此点的自在,而万物也只是此间的过客。探究事物,寻根究底,是人类独有的天性。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方向,全力以赴,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世界。在空旷的岁月中行走,时间在寂静中轻轻流过,我们需要的只是最后的归宿。

图片

《齐物论》开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叫南郭子綦,楚国人,字子綦,居住在南郭,故名南郭子綦,有一天他倚靠着几案而坐,仰望着天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萎靡不振的神态好像失去了魂魄一样。颜成子游侍立在旁边,问道:“这是怎么啦?形体固然可以僵直如同干枯的树木,但是心灵难道可以如同死灰那样吗?现在倚靠着几案而坐的你,与以前凭几而坐的神态大不相同啊。”

图片

子綦说:“偃,你问得很好!如今的我已经完全忘掉了自己,你能理解吗?你听见‘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吧!”子游问:“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说:“大地的呼吸就叫风。这种呼吸不发则已,一旦发作则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缝隙都将怒吼呼啸起来。你难道没有听过呼呼的风声吗?山林间陡峭峥嵘的各种洞穴,百围大树上无数的孔窍,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枓栱,有的像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池沼,有的像泥潭。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箭镞迅疾飞驰的锐啸声,像愤怒的呵斥声,像细微的呼吸声,像放声呼喊,像号啕大哭,像在山谷间的冲撞回荡,像鸟雀鸣叫,就如同合唱,前面的风是高音的领唱,后面的风声汹涌地和着。清风徐徐如同轻柔的夜曲,长风烈烈就像万众呼啸共鸣,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天地间的孔窍缝隙也就随之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疾风过处万物摇曳俯仰的状态吗?”子游说:“地籁是从各种孔穴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各种不同的器乐里发出的声音。请问什么是天籁。”

图片

子綦说:“所谓天籁,乃是风吹万种窍孔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天籁虽然万般不同,但是各种声音出于它们天然的鸣响,有谁能够主导呢?”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所以,我们遇事不能只看表面,当思维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就能以包容心来看待世间万物。我们不要以自我认知来看世界,要有一种更大的胸怀看问题,对万物的评价才会更客观,从而摆脱狭隘、无知与傲慢。一个人的认知和眼界,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看待问题的高度和广度,从而决定了一个人人生的宽度、厚度和气度。遇到想不通的事情时,多换位思考,就有可能会豁然开朗。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都不同。从多方位多角度看待问题,以包容之心看待世间万物,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图片


读庄子《齐物论》一:用包容心看世界,倾听世间的声音

读庄子《齐物论》二:用更高远的眼光看待世界

读庄子《齐物论》三: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读庄子《齐物论》四:空白与沉默的哲学

读庄子《齐物论》五:大道至简,繁在人心

读庄子《齐物论》六:用好的心态看待人生

读庄子《齐物论》七:抛开束缚,超然物外


读庄子《齐物论》一:用包容心看世界,倾听世间的声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