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城市候选,为什么最终定都北京?

一个朝代或者国家的建立,首要的事情就是进行国都的选择,这是国之大事,不容丝毫马虎和敷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上位者都会选择一个适合的地点来作为自己的开国之都,以彰显新朝代的建立和预示着未来的发展。
历史上就有很多人对选择都城的的地址发生了不少争论。比如公元前202年的时候,就有人主张把都城建在洛阳,也有人主张把都城建在关中。这在当时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刘邦也无法选择究竟选择去哪里。好在后来娄敬一锤定音,建都关中。近代孙中山先生也对都城的选择有论述:“统一十八省之后,可都南京;统一满、蒙、回、藏之后,可都兰州;但要扶持亚洲各弱小民族独立,则非都新疆伊犁不可。”
可见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最合适首都的地方为三个,一个是南京,一个是兰州,还有一个则是伊犁。不过这三个都城要求的实力各不相同,南京对实力要求最低,其次兰州,其次伊犁。由于民国的实力一直具有先天性的缺陷,所以最终民国定都南京。那么,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城市候选,为何最后选定了北京?
与民国时期不同,在1949年建国前夕,随着国内大局已定,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建国各项事宜也提上了日程,当务之急就是选定首都,基于各项要素情况的整合,全国范围内共有11座城市进入最终候选,它们分别是北京、哈尔滨、上海、广州、延安、西安、洛阳、开封、成都、重庆和南京。这11座城市在历史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上面,都一定程度可以胜任都城的角色,为何最终选择了北京呢?

首先,我们来看哈尔滨。它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因为当时哈尔滨是重工业城市,其经济富裕、交通发达、人口素质与城市化率都较高,并且几乎集中了全国所有的重工业资源,把都城建立在这里,就可以让都城时时刻刻得到最强的工业支持,特别是东北背靠苏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不过它的缺陷也比较明显,一是地理位置太过靠北,不利于国家统筹全局;二是处在苏联、日本、朝鲜中间,一旦国际关系出边变化,都城将置于险境,所以最终落选。

再看上海。上海的优势是那里的经济非常发达,它不仅是近代我国第一大都市,还曾是远东第一大城市,扼守长江口岸,地理位置优越,海上贸易发达,对外开放水平高,是国际性大都市,建都那里,都城的经济问题可以很快解决掉。不过上海也有着与哈尔滨一样的缺点,因为它处在中国的最东边,如果建都这里,北方、南方、西方都无法受到足够的影响力辐射;同时当时中国海军脆弱,上海却直接暴露在海洋上,这是危险的,而且纵观世界各国,大部分发达城市都是沿海城市,但却很少有国家会将首都定于沿海地区,所以最终落选。

接下来是广州,广州曾经被国民政府当作首都,因此有一定的历史基础;而且这里的人思想特别的开放,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都是改革与发展的急先锋,适于引领全国的经济;同时它相对上海和哈尔滨要安全一些,毕竟它离海洋还有一段距离,而敌人也很难直接来到南海威慑广州。但是他的劣势主要也是同哈尔滨一样,它的地理位置太过于靠南,也不利于国家一统的统筹安排,所以最终落选。

延安作为都城其实在当时也很合适。一方面当时它已经被经营了很多年,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时期延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后方;另一方面,那里与历史上的帝王之都——长安比较接近,处在天下之中,具有统领天下的地理优势;同时当地的经济制度也被发展了起来。但是它毕竟经济还是落后了许多,而且要考虑到其他人士的意见,另外历史又比较短。
贸然定都这里,对国家的影响如何,都是人们无法预测的。所以最终还是落选了。而洛阳是六朝古都,相对除了长安(西安)、延安之外的地方也算是天下之中了,不过它当时的经济比较落后,而且人气也不是特别旺盛——因为清朝的时候那里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近代革命家也很少出自那里,所以选它的人也就比较少了。


开封与洛阳同处河南省,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拥有许多名胜古迹,且地理位置优秀,环境优异;开封亦是如此,至今仍有不少人到开封和洛阳的名胜古迹游玩。但是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接近,尤其是还要考虑当时一个情况,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一直是作为争夺的前线的。当时河南省大部分沦陷,只有极少部分地区还掌握着,所以这个地方成为了双方冲突的焦点,因此这里的城市设施破坏的都比较严重,而且当时河南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且地势吃了中原的亏,相对来说很平坦,因此一旦发生事可能造成无法逃脱的情况发生,因此也被排除在外。

重庆地区,在抗日战争当中作为“陪都”。它的优势是明显的,重庆处在中国腹地,占据天堑险要,以地理位置来说就是易守难攻,敌人很难打到那里;同时,由于国民党在那里经营了不少时间,所以城市设施和经济状况都比较好;而且四川盆地物产很丰富,建都那里都城的物资供应可以有充分的保证。不过历史上的大统一王朝没有在这里建都的。

唯一作为陪都的时候还有全国大片领土的沦陷,所以建都这里从历史经验上来说是不合适的。而且重庆多山路,道路崎岖,因此也吃了地势的亏,所以这里最终也落选了。成都与重庆位置接近,历史上有蜀国、成汉等割据势力在那里建都过,物产丰富,防御坚固,物产丰富,但并不适合成为地域辽阔国家的首都,而更适合作为一方割据政权之地,因为出入皆不方便,易守的同时也意味着容易被困,所以落选。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通江达海,地势以低山缓岗为主,龙盘虎踞,身为六朝古都,自古富庶,近代又曾是民国首都,有先天的历史继承优势。但是,在南京作为首都的历朝历代之中,大部分王朝寿命都比较短,而且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能还存在着敌方势力,所以也落选了。

最后就剩下了两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北京和西安。从历史和地理上面看,无疑西安是比北京更好的选择,这里是汉唐旧都,也是周朝故地,华夏祖地,同时还是天下之中,是真正的“帝王乡”。

而北京是历史上受损害最小的一个城市,即便经过了多年的战争,但是很多历史遗迹都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座城市同样也是历史古都,而且还曾是元朝,明朝,清朝的古都。 在历史文化沉淀上也都是优于其他城市的。
其次在地理位置上,虽然也背靠苏联,蒙古等国,但却并没有像哈尔滨那样离得很近。而且北京扼守东北进入中原的咽喉,正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如果南下可直奔中原,如果东进即可入关,背面群山环抱,俯瞰华北。不仅如此,虽然北京离海不远,但并不靠海,并且这个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渤海,周围有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环伺,犹如两颗尖牙牢牢扼住进海通道,风险更为可控。并且,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首都,比起洛阳、开封和西安等古城,其在近代中更有群众基础,可以说是作为首都的不二之选。
而西安自从黄巢一把大火烧了之后,城市早已破败不堪,早已不复汉唐盛世,后来李自成虽然尝试在西安称帝,最终还是难免被灭亡了。这说明这个地方被毁坏得太严重了,想要重新建都长安,必须要对这里进行治理和休整,而且陕西当地由于环境资源与水资源存在很大压力,并不能支撑首都的功能,所以最终把首都定在了北京。
其实,无论是哪一个城市成为我们的首都,它都是要承担我们的国之重担,成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它承载着人民对于国家的希望和理想,而在多年中国的发展和壮大来看,无论是在经济的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建设,都成为全国最好的榜样和标杆。从建国之初到现在,无论是当时的北平还是现在的北京,都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努力发展,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