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式科幻
TAG一打出来,收到无数用户的反馈,这确实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我们非常非常非常感激大家对行界的关注。【超过90°的鞠躬】
有支持的,有疑惑的,也借此机会和大家解释一下大家关于我们对中国式科幻的一些理解,抛砖引玉,期待和大家一起探讨,碰撞出更好的内容,也因为部分话题敏感,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包容一下,尽量不要引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过长久的思考。
机器人穿个汉服打架就是中国式科幻了吗?科幻还分国界?
灵感的最初其实很单纯,来源于团队中人员对内容的偏执,团队都是科幻爱好者,并且主文案又极其热爱传统文化,我们希望把这两个各具魅力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毕竟创作来源于狂热的爱好。
最初的行界,以科幻为主要载体,在设定和背景方面用了一些中国元素作为特别的添头。

我们虚构了一个以我们所熟悉的文化原型为背景的城市。
以古代官署命名的机构,来自古代神话的机器人的命名体系,参考了国风衣着的服装设计,襦裙,盘扣,中山装等,城市里的雕梁画栋、充满烟火气的地摊招牌,大家在pv里可以看到的“蓬莱大药房”“招待所”,坚持用国语作为全剧情的配音等等……
从古代的瑰宝到今日我们身边的特色元素,我们尽力地脱离国外作品的桎梏,尝试创造一个我们所熟悉的故事环境。
19年《流浪地球》春节上映,整体将国内的科幻推高到一个台阶,我们看到了春节十二响,看到了国人独有的对故土的依恋感,带着地球一起流浪。
有了更深的一些启发,我们希望在游戏中加入更多属于我们特色的故事。
后面测试大家能有机会看到,比如一些普通公民需要还房贷,青少年的升学压力,甚至有一些“打官腔”的描写(写到这里有点害怕,大家把保护打在公屏上TAT····)都能让大家在看到的时候感同身受地会心一笑,感觉到行界是一个很有温度的故事。
而再往上走,行界想要讲述的核心,在于中国式的精神内核。
我们不敢妄下结论,对家园的热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些都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非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而我们想要用行界这个故事来表达的一个核心精神是——
天人合一,人定胜天。
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规律,是“神”这个象征。
天人合一,和谐相处,共生共荣,是农耕文明对土地的眷念。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天”,是一位朋友。
那么,当这位朋友翻脸了,怎么办?
《尚书》里“天命靡常,维德是辅。”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给予的天命是不固定的,它只辅助有德行的人。这句话是对君权的一种解释,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些本质的信息:首先,上天对于人,不是安排,而是辅助。第二,既然天命是无常的,那人凭什么要听天由命呢?
凭什么?
中华民族,不看谁的脸色而活,天也不行。
“洪水从天上漏下来?那就把天补上。”
“九个太阳使民不聊生?那就把它射下来。”
“想知晓太阳的尽头在哪里?那就去追逐。”
“沧海葬送了生命?那就把它填上。”
“门前的山挡住了自己的路?那就把它移走。”
你是我的朋友,我就跟你和谐相处。
你要给我带来灾难,我就战胜你。
在过去,在神话里,历史里,我们与天战斗。
在现在,在2020,我们与天战斗。
在《流浪地球》里,刘慈欣老师对这种伟大的精神内核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太阳要抛弃人类,怎么办?离开它,寻找新的生路。不想放弃家乡,怎么办?那就带着家乡,一起离开。
跟天比起来,人类很渺小。与天的战斗里,人类很脆弱。但那又如何?即使是需要耗费千百代的时间,我依然要战胜你。
国外的作品,当然也不乏描绘人类战斗的故事,但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我们这样,从神话到现实,都在书写一部与“天”、与命运的战斗史。
游戏中,我们设定了一个虚拟的“神”的形象。这个神由人创造,在它的帮助下,一代代的人们坚守着、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但有一天,它不再提供帮助,而是带来了伤害。怎么办?
那就战胜它。
在虚构的未来、虚构的世界,我们建设,我们坚守,我们保护,我们打破方圆,与天战斗。
——我命由我不由天

感恩相遇,期待行界能让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