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关于决策和选择的思考
我一直觉得决策、选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儿,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有一句关于三个宰相的描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其中宰相刘键善于决断、判断,现在想来还是印象深刻。
判断和决断是需要有一套基本的方法论的,之前一直是一头雾水,所谓果断如果缺乏判断的过程也只能是莽直,今天略有所思,简记如下。
1.态势的判断:正向循环OR恶性循环
我们管理学里面的PDCA循环,是plan、do、check、action,讲这个做事的过程,它有一个循环。
先计划、去行动、再检查计划与实际的偏差、修正后再行动。
我们期许的是它有一个正向循环。
那么大部分的问题是这个组织或者是这个人生模式,或者是二人之间的关系等等进入到了恶性循环。
可是怎么去定义恶性循环——想象有一个人,他陷入泥淖却无法把腿从沼泽中迈出来,越挣扎却越陷越深。
这样说来还是笼统,仍旧是阐述其最终的状态,并非再深层次的原因。那我们用一个物理上的定义让它更清晰。
2.势:加速度为正还是为负
人们常常说顺势而为,那什么是势。
比如说,牛市、熊市,上涨就是好,下降就是不好么?
不能这么简单的去看待事物的发展。
就像我们高中学过的物理,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力的作用,那么它一直处于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如果我给它一个牵引力,它开始有了一个正的加速度,那么它的运动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我们就说它的势头越来越猛;
好,如果给它一个阻力,它开始有一个负的加速度,那么它的运动速度就会越来越慢,虽然它还在往前运动,当前的速度可能也不低,但是它必然迎来一个沉寂的拐点。
所以,我们分析“势”,是不能看它当前的状态以及它当前的速度的,而应该看它的加速度,为正或者为负。
如果加速度为正,那么不管这个加速度多小,它必然是正向循环,而我们的收获必然是复利;
如果加速度为负,不管这个加速度多小,它必然是负向循环,解决问题必须要按遏制住这个减速,也就是说先让这个负的加速度变0。
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讲人参是一种很好的补品,这里的补大部分人认为是补益,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常常看到将死之人,拿一个老参吊着一口气,这里的补可不是让她越来越好,而是补漏。这个生病将死之人,漏精漏气已经很快了,必须先把这个漏处给补住,并不是说让她更好,而是先补漏。
更不要说有些人身体很虚,不先把这个虚给补平,甚至还要像正常人一样摄入高能量的补品,这个时候身体的机能虚弱消化不了这么高能量的东西,虚不剩补,然后就上起火来。
3.态势的改变:进入正向循环
最后,判断出当前处于恶性循环中,要跳出来可一点都不容易。
科学家进行过很多充分的研究,人的潜意识比意识强大很多倍,这种潜意识我们可以称之为习气、秉性、性格,在我们用脑子思考之前,潜意识已经帮你做出了决定并且已经开始行动。哲学里面我们常谈自由意志与命运,人生并非没有自由意志,只是这种自由意志很难。
但是人生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我们会因为这婆娑之苦反思自己,向着更好处努力。
那么好的决断就是:我们创造一种模式或者我们选择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它是一种正向循环,那我们就说,这是一个好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