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023-04-25 10:50 作者:ily193442323093  | 我要投稿

来源于易/公/教/育。

各位老师好!我是xxx,我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1、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3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 数与代数 ”领域的知识。学生已经对整数的加减法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分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认知水平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加减法,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结合具体实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加、减法的意义,记住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比较、概括等活动,发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能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为: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加、减法的意义,能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将教学难点确定为: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2、 说教法学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在学法指导上,为了体现教学意图,我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两种学习方法。

3、 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青藏高原今夕对比图和教材情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感受时代的发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引出课题。

环节二:探究加减,概括意义

这是整个教学流程的中心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一下几个学习活动:

活动1:自主探究,加法意义

首先出示问题: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解答,学生写出算式后,我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列式,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概括加法的意义,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2:自主探究,减法意义

首先出示学生改编的减法应用题,请学生独立列式。在学生说出算式后,我将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并说说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3:合作交流,明确关系

首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观察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接着让学生结合前面说过的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归纳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既有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又有小组内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分析、体验、感悟中动态生成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达到了所设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环节三:梯度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标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做一做,加深对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其次, 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一题,让学生再次结合具体实例加说出、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最后,联系生活, 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三题“猜猜我是几”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然后与学生一起整理归纳课堂知识,为其构建知识体系。

4、 说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这样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的把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