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黄天男孩歌词(附部分注释)
汉统无福地动风雨蝗旱 灾殃连年饥馁易子相食
羌胡寇扰致边患 北民流离撤徙财人两失
豪强趁火金银敛 国乱岁凶不见忠惠孝慈
多难兴邦空笑谈 只求明日复能苟存于世
汉末自然灾害不断,北方游牧民族边乱加剧让东汉朝廷不得不支出巨额的军事开支。自然灾害和战争开销让汉朝政府国库空虚,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
圣人不死 大盗弗能止
出自《庄子·胠箧》:“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党人囚锢涂泥间 阉竖坐享犬马谁入圄囹
潜心老庄阅秦典 广传籍著拜求上达天听
俯首叩乞帝王怜 天道损余酬匮峰谷夷平
帝王视而不睹见 万民暴尸委输豪富仓禀
《后汉书·孝灵帝纪》:“壬子,大赦天下党人,还诸徙者,唯张角不赦。”结合汉末党锢之祸可以推测出张角的党人身份。根据《太平经》,太平道早期的纲领在于遵守儒家纲常以维持稳定,认为刘家天子被奸臣蛊惑,生活才如此悲惨。而底层人民需要遵守太平道和伦理纲常以等待天子的拯救。“天道损余酬匮”出自《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然而这样的作法并没有实质性作用。上层阶级依然是“以为终古独当有之,不知乃万尸之委输”。
太平 太平 太平治世十室九贫
公卿 公卿 公卿满堂掩耳盗磬
庙庭 庙庭 庙庭天子百废难兴
髡发犹生 枭首复鸣 小民不可轻
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一纸仙箓一瓢符水怎救汉家天
勉恪忠孝纲常缘何苍天不开眼
泱泱汉土万里可曾留我寸地以酣眠
惟恭行众意戡伐无道以致太平年
苍天再难垂目应是苍天永枯眠
浩浩彼苍倾圮黄土理合垒黄天
不安待死若遗余辜天下谁不遭罪愆
扎黄巾蒙覆苍鬓为民前驱执殳贤良削木犁成剑
张角的政治理想在《太平经》中的记载为“致太平”。“彼苍”指苍天,出自《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为民前驱执殳贤良”出自《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张角时人称“大贤良师”,《太平经》记载:“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
渠帅领三十六方定大统 世务农垦亦可一奋铅刀
唐周变节叛天公 晨夜驰敕甲兵敦惕宵小
万民积怨如潮涌 八州郡国并发懑怒滔滔
岁在甲子唤春风 智者顺天从正黄日昭昭
《后汉书·孝灵帝纪》:“其(张角)部帅有三十六方,皆著黄巾,同日反叛”。张角起义时将军队分为各个“方”,各“方”的指挥者称为“渠帅”,各地总共有三十六方。《后汉书·皇甫嵩朱儶列传》:“张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指张角弟子马元义)于洛阳”。唐周本为张角弟子,后向朝廷告密,导致张角不得不提前起义。《资治通鉴·孝灵皇帝中中平元年》:“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张角数十年在北方传教,获得了大量的信徒。《后汉书·皇甫嵩朱儶列传》:“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黄巾军的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意为在甲子年起事,而三国演义中黄巾军也有“顺天从正,以乐太平”的口号。
大道 大盗 大盗窃国自谓大道
捷报 桀暴 桀暴征掠血铸捷报
黄妖 煌耀 煌耀恤民谮蔑黄妖
不甘作饿殍 奋臂修戈矛 与子同泽袍
“大盗窃国”出自《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东汉名将朱儁不接受黄巾军的投降,在围歼中任由灾民饿死,最终击破宛城黄巾。黄巾军在史书中被蔑称为“黄妖”。《后汉书·皇甫嵩朱儶列传》:“黄妖冲发,嵩乃奋钺”。“奋臂修戈矛 与子同泽袍”出自《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万物若生刍狗何故贵胄独揽权
天下若齐彼此何苦庶徒生贫贱
往昔鄙笑白丁饿卒方今临惧展悚颜
但踏蹀秽血告慰黎民以祭徂魂冤
仰眺天之苍苍谁言其为正色邪
执掌国命攸攸权柄在我不在天
投火夜蛾本不畏死自当搏鸷碎御辇
待来日禾粟盈裕寇虐覆绝功成身退西归畎亩间
“万物若生刍狗”出自《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下若齐彼此”出自《庄子·齐物论》。汉末当地豪强经常向灾民发放高利贷,然后讥笑其饿死的惨状。黄巾起事时,会杀死这样的人来祠天。“天之苍苍谁言其为正色邪”出自《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黄巾军也被蔑称为“蛾贼”,而汉末著名的仓天乃死砖也记载了“仓天乃死,当搏”。
炎汉天朝二度兴亡享祚岁四百
中原流民弃绝昏昏纲常唯需廿余载
一朝起兵春秋经年倏尔披靡沦兵败
凡夫俗子须臾奄息徒叹呜呼哀哉
或念顺乎道法自然遁出俗世外
或曾自审丹心太平壮志终不改
枉然薤上白露蒿里孤魂难存全骨骸
棺椁俱裂尸首受戮意气凌沧海
黄巾起义声势浩大却在一年间失败,张角也在失败前夕病逝。在黄巾被破后,张角被破棺戮尸,首级被送往京师。《薤露》和《蒿里》皆为西汉挽歌。
盗跖陈涉忍辱受唾如故攥老拳
王侯将相更名易帜不改狼狈面
自号受命于天罔顾载舟川流挥长鞭
饱私囊袖手观火冲风激荡终燎原
四等南人敢啸黄河石人一只眼
箪迎李闯不纳饷粮免赋均腴田
东方红旗漫卷壮志可教日月换新天
脊梁未曾弯折同心同德又何愁妖孽再临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