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象棋到电商设计,原来所谓的天才们都在用这一套学习方法论!【杰视帮】

上周,跟大家分享了一个磨砂玻璃的电商设计小教程。

不过,有很多同学表示,感觉还是有些似懂非懂,脑子会了手不会。

咦,底下这个评论是哪儿来的,呼呼呼,我不是故意截出来的。

每次分享小教程时,好像评论区都不乏这样的声音出现:
看完感觉会了,打开PS却又全忘了。
于是,点个三连再点个收藏,就打开手机接着刷抖音去了。

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用8个字概括:
一看就懂,一做就废。

这种现象在独立的设计教程上分化得更明显:
总有一些朋友大致浏览一遍就能完全掌握某项技巧,而也有一些朋友即使一句一句从头读到尾,依然不知如何上手。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化?真就是所谓的“天赋差距”?

或许这个世界不乏天才,但是,大多数人的天赋都是旗鼓相当的。
产生这种分化现象的原因,或许是我们在吸收知识时,
采取的姿势不太一样。

周末在家碰巧喝了一碗鸡汤,虽然鸡汤本身乏味可陈,没什么营养。
但其中的一则小故事,倒是很值得和大家分享。

1965年,心理学家德格鲁特做了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
在实验中,他首先邀请了一些国际象棋高手和普通人,再给这些棋手5秒钟时间看一个棋局,然后把棋盘打乱,让他们根据记忆把棋子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看他们能记住多少。

大家猜猜,实验的结果如何?
职业高手肯定能赢过普通人?
答案是不一定的。

在第一次实验中,研究者对棋局里的棋子摆放是随机的,在复原棋局的时候,两类选手的准确度没有什么差异。
在第二次实验中,研究者在棋局的摆放上复刻了一个真实的对局。
这时候,在复原棋局时,职业选手还原棋局的准确度是普通人的4倍往上。
而且越是段位高的棋手,越能更快地还原当时的棋局。甚至,顶尖的棋手只要看一眼棋局,就能分毫不差地记住每一颗棋子的位置。

两个实验结果对比下来,是不是有些耐人寻味?
第一组实验做完对照组,棋子随机摆放的设置,两组选手还原率差不多,说明高手的机械记忆并不比普通人好。
而到了第二组的复刻真实棋局中,棋子的摆放是有一定战略战术的,棋子与棋子之间的相对位置符合一定的对局模式。
这时候,职业选手们就不再是去记单个棋子的位置,而是去记棋子之间组成的模式,这样对信息的提取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天才棋手乔希•维茨金,6岁开始下棋,曾8次获得美国少年国际象棋冠军,13岁即拥有“国际象棋大师”头衔,他曾写过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学习之道》。

他在书中描述,在刚开始学习国际象棋时,他的老师并没有让他熟读背诵经典的棋谱,也没有像背公式那样让他牢记开局的战略技巧。
而是单纯地在棋盘上摆放了三个棋子:
两个兵,一个王。

通过这三枚棋子,让他感受王的威力和看似不起眼的兵的作用,久而久之,他便记住了这三个棋子之间可能的各种关系。
当他熟练了王和兵之间的互动模式后,王和兵就自动关联形成了一个“信息模块”,之后,在此基础上加入象,进而再加入车...
按照这种学习模式,一个小的信息模块仿佛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逐渐囊括了整个棋局。
毫不费力地,他掌握棋局的能力得到了飞升。

从单个信息开始吃透并变成有关联的组块化学习,这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的最开始取得优势。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用于国际象棋,电商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而这种模块化的学习方式,也正是我们在电商进阶班中所倡导和运用的。
将电商设计的知识点分类、拆分,再从一个中心开始扩散式地学习,在实战中逐渐学到电商设计所需掌握的全部技巧。

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这种模块化的科学学习法运用在电商设计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P4D设计训练法。

很多朋友说,C4D都如此普及了,学P4D感觉很鸡肋。
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C4D在商业实战中的方便与快捷,当然了,前提是,你拿到一个产品,你能想到如何搭建整个空间,如何制作渲染整个场景的氛围。
C4D的学习是对工具、对参数、对渲染方式和技法的学习,而P4D则是以一种实战的方式对理论、对创意和对美感的系统性学习。
这两种不矛盾,或者说互相填补了短板。
在P4D的早期训练中,我们会从最简单的空间搭建开始,摒弃配色,忽略特效,单纯地训练如何用黑白灰的色块在平面中搭建出更具空间与层次感的场景。

进一步,我们会练习如何根据产品将整个空间的情绪表现出来,通过对元素结构的刻画与细节的修饰,让整个画面通过结构就能传递出应有的氛围。

接下来,才开始练习色彩提取,颜色搭配,如何用色彩进一步强化画面的氛围,而不是用色彩刻意无中生有一种情绪。

这之后,才是材质的制作与装饰元素的添加,进一步具象化场景氛围。

最后,是一点简单的特效光处理和文案添加。

诚然,用PS制作这样的场景没有C4D来得快。但是,如果你缺乏这样的思维,空有一个软件和一个产品,或许很难策划出如此有趣的画面。

这就是P4D训练法的意义,将知识体系拆分成具体的模块,按照逻辑,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这个电商设计全部吃透。
作为将P4D体系融入到商业设计中的原创者,我们在P4D训练体系的教学上一直保持着一个实时的更新与优化。
课程好不好,学员的学习作品说了算。在这里附上一些学员的电商作品。






更多的作品可以前往我们的站酷查看~


看到这儿,你还觉得P4D是鸡肋的吗?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吐槽P4D无用的人越来越多,但运用P4D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还有不少机构也开始做起了P4D的设计教学。
P4D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呢?我不是王伯,我也不卖瓜,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

我们能看到的是,P4D在C4D的盛行下依然如日中天,甚至像是两架并行的马车互帮互助。

学不学,练不练,不是我们说了算,也不是别的机构说了算,而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你说了才算。

关注我们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干货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