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共情(共鸣)的内在机制

2017-12-03 16:44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与他人的共鸣其实要早于我们对自己的感知。从发展和进化的角度来看,现代的自我意识回路可能建立在更古老的共鸣回路的基础上,而共鸣回路发源于我们的社交世界。

人的身上有镜像神经系统,镜像神经元会对有意图的行为(我们预测的行为)及可以预测的结果有反应,利用感觉信息创造出他人的心理表征,运用感官输入在内心创造外在世界的影像。我们能够与获得来自他人的内在体验,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身体变化与对方身体变化的相似性产生的。在我们与对方产生共鸣感之前,首先是镜像神经元发生作用(产生关于对方的预期),而后镜像神经元获得的信息经过岛叶传递到边缘系统,而边缘系统又将这些内容传递给脑干及全身,这时呼吸、血压和心率波动已经和对方渐渐同步,之后,这些来自内在躯体、脑干和边缘系统的信号又通过岛叶传递到前额叶皮层中部,形成内心感受,我们通过感知内心的这种感受来获取对别人情绪的理解(通过感知自己的情绪来感知他人的情绪)。所以,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有高度觉察的人,具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咨询师同样需要对自己有觉知,只有如此,才能够避免被来访者的情绪淹没,避免混淆他人的情感和自己的体验)。共鸣要求我们保持有所区分,知道自己是谁的同时还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结。

对共鸣回路的增强,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对我们的身体状态(如心脏的感觉、胃部感觉及呼吸节奏)保持开放的态度;二是利用第七感将迅速发生且常处于自动化过程的共鸣回路引入到可意识范围内(觉知)。

当我们接纳了联结我们彼此人际关系的神经层面现实,我们便能够知道我们是谁,什么塑造了我们,从而以一种崭新的、清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共情(共鸣)的内在机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