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是不能少的,还得多看

2020-03-28 12:35 作者:深海秒针  | 我要投稿

前言:没想到开始做推书之后b站居然给了个活动。每天送出50本书,这机会难得,我得蹭蹭,看能不能白嫖一本。加之春节之前购买的季羡林老先生的《一花一世界》我也看完了,手中仅剩下一本看了两遍的《工具论》了,属实得来本新的书。

话不多说,还是先推书。推书还是老三类:思辨类、积累类、快乐类

一、思辨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这本书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广大青年具有非凡意义,当然这可能是我个人的定义。

总的来说,前二十年中,国内一直受到国外意识形态的侵染极其严重。诸如老一辈鼓吹的西方教育产生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以某些公知为首的鼓吹自由经济学啊,甚至时至今日国力强盛把握机会之时依旧恨国带路洗地。

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他很明确的表示西方那一套的学术分析理论不适用于中国历史之中。算是有力的强心针打进当时普遍转向西式理念的学术界。

虽然书里面有些考据可能失了点偏颇,但总体而言还是很精准的把中国历史做成了镜子,对于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社会现象都极其具有参考意义和价值。

钱穆做为大师在此书中的各种旁征博引也十分精彩,对于历史和人文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考虑。

当然看书是看书,钱穆先生的其他事件不多做评论。

二、积累类

《边城》沈从文

积累类的书我向来觉得还是国人自己的书好,上一次推荐的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其实存在一定意义上的隐患,因为他的写法是典型的修饰某个单一物体来出现画面感。这种写法虽然看起来好看——但在国内教育理念中不够好,国内教育习惯性把文章的重点强调在“意象”的塑造上。

说的更直白就是外国文学不够含蓄,写东西写的很直白。国人内在文化一直有含蓄这种精神在其中,好坏倒是说不上。但是一个东西写的越朦胧,反而越让大家觉得你写的好。毕竟千古以来最美的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半露不露的朦胧美。

回到现代文学中,沈从文先生对这种朦胧美感就把握得很好。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值得注意得是,沈从文先生从一开始就把故事锁定在了一个小渡口上,这让他后面塑造人物形象和故事都更佳方便,所以文章对于人物内心想法的塑造就能花去更多的笔墨。

三、快乐类

《达芬奇的密码》丹·布朗

丹·布朗或许不是个好的悬疑推理小说创作者,但他是个不错的小说创作者。

很难形容在18岁之后再看一遍《达芬奇的密码》的感受,至少我觉得没我12岁看的时候那么出众了,一方面可能是阿加莎老奶奶把我对悬疑推理小说的品味拉高了一截,另外一方面可能是我再度感觉丹·布朗塞在书里的那些高深莫测的科普,比如我看完书唯一记住的“郇山隐修会”。


听说这是那个隐修会的图标

所以为什么我认为丹·布朗是一个好的小说创作者,因为他很细致的把握到了人们的喜好——喜好那些隐秘的,那些小众的,那些严格意义上是八卦的趣味。

更何况丹·布朗还在文中一直隐隐约约的ghs(笑)

总的来说,《达芬奇的密码》是本好小说,但不是本很好的悬疑推理小说。

快乐还是挺快乐的。

四、我想要的书

啊,b站爸爸,我想要一本文扬老师的《天下中华》,谢谢您。


书是不能少的,还得多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