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曲靖之战:秦王孙可望的覆灭

2023-11-09 08:08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崇祯六年,陕西,大雪。


一支起义军队伍行进在茫茫雪原之中,这支队伍的服装十分杂乱,有人穿着农民的短褐,而外面却裹了两三件破破烂烂的披风;有人一身儒士打扮,却在外面罩了一层铁甲;有人则披甲戴盔,骑着高头大马,很明显,在参加起义军之前是官军的一员,他们是这支起义军的主力。


有一个瘦弱的少年,身上的衣服破烂到已经看不出形制,脚上只穿着草鞋,身后背着一口大锅,此时的他已经感受不到自己的脚趾和手指的存在了,起义军内像他这种投过来的少年,当然了,死于非命的也不少。


少年费力地拖着那口大锅,渐渐地,他已经感受不到自己的手的存在了,随后便是胳膊,最后是腿。

“咣当!”那少年在寒冷与饥饿将自己全部吞噬的一刹那,把那口要命的大锅推了下去,那口大锅撞到了路旁的一块大石头,然后滚下了陡坡,落入了黄土沟壑之中,再也找不回来了,但是由于起义军队列毫无组织与纪律,人声和马声掺杂在一起,因此,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少年的一举一动,少年所属的小队,此时正在二三百米之外。


一股热血冲上少年的大脑,饥饿和寒冷早已经被抛到脑后,此时,他十分亢奋,但更多的是害怕,抛掉了这口大锅,意味着他所属的这一小队起义军失去了炊具,可能有一段时间要饿肚子了,那个凶恶的小头目会怎么对他,他心里十分清楚,不过,那或许是幸运的。


果然,那穿着一身红色布面甲,头戴两瓣铁尖盔,满脸虬须的义军小头目,气得两眼冒火,先将少年踢开,然后拔出了自己的腰刀。

“算了,算了,回头咱们再去找一口,今天大家伙都去别人的灶上吃吧,小孩子可能真的是背不动了,别难为他了”另外一个着甲戴盔的家伙拉住了小头目,然后对少年恶声恶气的来了一句:


“还不快走!”


少年知道这是好机会,他滑下附近缓坡,然后拼命地跑,跑着跑着,他知道自己所在的小队中有使火器的,能打个200步左右,自己一定要跑出这个射程,但刚想到这,他便一头栽倒在雪原之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又有一支庞大的队伍从远处路过,一个长得并不算很友善的人走了过来,这个人披着精美的大袄,大袄之下露出了半臂龙衣,头戴红色大帽,留着长长的胡须,身材高高的,面色微黄,他从远方慢慢地走了过来,靴子把雪踩得咯吱咯吱的,走到了少年的身边。


或许日后的秦王孙可望经常能梦见这一幕,那时他是一个为人所厌恶的恶少年,因为母亲走失,而与乡人发生矛盾,一怒之下投奔起义军,因为在崇祯年间的陕西,一个人如果走失了,基本上就等于没了,所以失去母亲的孙可望兄弟走投无路,哥哥孙可望去投奔了义军,而弟弟则淹没在了人海之中,直到20多年之后,两人再次相见。投奔“流贼”的孙可望以年龄推算,恐怕还不到20岁,在这支庞大的流贼队伍之中,所得到的待遇,也是可以想象的,直到他遇上了张献忠。


在张献忠的大营之中,他又遇到了三个人,他们是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这四个人是张献忠起义军中的佼佼者,从崇祯初年到崇祯十七年,这四个人跟着张献忠大军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张献忠本人也特别喜欢这四个小伙子,把他们都收为义子,这四个人就自然而然地结成了异姓兄弟。

或许四兄弟最初的生活是十分快乐的,兄弟们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一起吃肉,一起举杯痛饮,一起冲锋陷阵,甚至于一起挨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发生了变化,李自成攻破了明朝北都,吴三桂剃了发,清军打进了关内,南京的明朝皇帝又被活捉,直到1647年初四川西充凤凰山,清军的那一箭,那个头戴大帽、留着长胡子的的人再也站不起来了。之后,兄弟们的感情似乎就没有从前那么好了,后来,大家领兵进了云南灭了沙定洲,把云南全省平定下来,又出兵攻灭贵湘军阀,迎接永历皇帝,出兵北伐清朝,势力是越来越大,但是兄弟们却渐行渐远了,甚至最终到了反目的地步。


永历十一年八月初一,凌晨,贵阳,“秦国主”孙可望站在贵阳宫殿的阙楼上,俯瞰着自己的宫殿,虽然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好几年了,但是这座华美壮丽的宫殿但每一处都在无时无刻的刺激着他,特别是在今天,那金黄色琉璃瓦,蓝绿相间绘制人物的斗拱,红墙玉阶,让他的热血又一次冲上了大脑,他亢奋了起来,就像当年他甩掉了那口大破锅一样,明天他将带领14万大军进攻云南,把永历皇帝朱由榔和那两个碍眼的弟弟彻底地甩掉!

李定国和刘文秀两个人在这时候其实是比较窘迫的,因为这两个人在此之前都吃过大败仗,损失的兵力几乎达到了十万人,所以,此时云南能够抵抗孙可望的军队加在一起也不过三万人左右。李定国朝见永历皇帝朱由榔,朱由榔赐给他尚方宝剑,蜀王刘文秀为副招讨,勇将窦名望为先锋,朝廷大军推进到曲靖,于曲靖展开防御阵势,明军列阵于新桥之西山双河一带,又在曲靖城外设置木城,此时,孙可望大军已经攻入曲靖境内,在龙华寺左山阜扎营,两军约定九月十二日决战。

当然了,孙国主这种人是不可能完全按照规矩办事的,孙可望命令张胜以及李成栋旧将马宝准备率骑兵2000准备抄小路直捣省城昆明,在决战之前的两天发兵,而这只奇袭部队的军官之一白文选不愿意和孙可望一起谋反,在夜间以巡查为由,率领数十人一起投奔李定国阵营,把孙可望的偷袭计划泄露给了李定国和刘文秀,这两个人听了之后,那是后背直冒冷汗,因为省城昆明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而且昆明城内还有孙可望的内应。

白文选给二王出了个主意:既然他孙可望不守规矩,那您二位又何必非得等到九月十二号正式开战呢?明天就发兵!直冲孙可望大营!明军兵分三路,窦名望一路,邓子邻一路,李如碧一路,每路人马000人,同时在两翼各留2000人作为预备队,四更造饭,天明以炮声为号,直冲孙可望大营。九月初七日,明军依照计划而行,三路大兵直冲孙可望大营,营内之兵本无战心,手持鸟铳仅放空枪便自行溃散而去,而且孙可望军原以为未到作战之时,人没有穿甲,马没有着鞍,明军冲破了14座孙可望军营垒,一路窦名望从中路突破,另外两路左右包抄。不一会儿,漫山遍野已经都是晋、蜀,二王之旗帜,秦国主孙可望的大军彻底崩溃,马进忠、马惟兴等部纷纷投降李定国,十余万人马,连一天都没撑过。

实际上,在正式开战之前,孙可望所派出的偷袭部队已经出发了,张胜、马宝二部兵马直至昆明,此时,孙可望大军已经完蛋了,消息也传回昆明,昆明城内已有防备,二部仅有兵马2000余人,自然无法攻城,在打败孙可望大军之后,李定国命令刘文秀追杀孙可望,自己则率部回救昆明,在昆明城下大战张胜,马宝将自己的军队撤到一边,袖手旁观,不一会儿,张胜所部全军覆没,本人骑马逃窜,不知去向,后被百姓抓获,押回昆明,处以极刑,李定国又亲自到永昌,消灭了之前,逃到此地的王自奇、关有才二人的叛军。昔日呼风唤雨的秦国主孙可望的势力至此被彻底摧毁。


不得不说,刘文秀是个好人,即使在这个时候还在想着兄弟情义,李定国派遣他追杀孙可望,他却一直尾随着孙可望的残兵败将,炮打得挺响,就是不追上来,孙可望这才得以逃回贵州,不久带着自己的家人以及少量亲信前往湖南,投降剃发清廷。

清廷当即册封其为“义王”成为清初为数不多的几个汉人王爷,后来在进攻西南的战斗之中,孙可望凭借着之前在西南明军中的声望,招降了自己不少的老部下,同时帮助清军绕开一些明军重兵集结的关隘,可以说,永历朝廷的覆灭,孙可望也是“居功至伟”,为自己的新主子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和尚可喜、吴三桂之流不同,孙可望在亲手葬送自己的基业之后,彻底被赶下了历史舞台,他已经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势力了,哪怕是接自己的弟弟来北京,都要被人刁难一番。在茅麓山战役之后,清廷开始招抚郑成功之子郑经,也给出来封王的许诺,郑经回信奚落道“贵朝宽仁 无比,远者不问,以所闻见之事如方国安、孙可望,岂非竭诚贵朝者,今皆安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由此可见,孙可望最后的时光恐怕并不好过,甚至有可能并非善终,但是其子孙仍然承袭义王的爵位,直到乾隆年间。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曲靖之战:秦王孙可望的覆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