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反攻贵阳之战:李定国已无力回天
1658年年初,清军借着孙可望叛乱的余波,调集大军向西南的南明永历政权发动了进攻,一直到1658年的七月份,惊慌失措的永历朝廷才平静下来,晋王李定国自昆明发兵至贵州迎战清军,而此时,贵州全省已经基本上沦入敌手。

应该说,李定国的战略设想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根据清方的记录来看,在这一年的9月23日的三更“有贼数百,暗袭婺川县城,将(清廷县令)马又骅拿去”9月26日“据投诚酉阳宣慰司冉奇镳具文报称,逆贼王友进、王光兴等,迫胁唐崖中路十四土兵,直犯酉阳地境。本司集兵万余,自九月初十日起至十二、十六、十七等日,连冲贼营,屡有斩获,必期尽行歼灭,固卫思南”十月初八“又据该署思南道府报称:贼逆已过酉阳,前锋哨至霞口,离所属之印江县止二、三十里,离思南府城止六、七十里,百姓俱已奔窜,事急燃眉,伏乞急发大兵,以固岩疆等情”这些“贼”是南明宁国侯王友进、荆州侯王光兴的部下,原先活动于湄潭县一带,后到大宝山。

西南战局全线崩溃之后,这些依旧有一战之力的明军,在李定国的命令之下,在贵州的北部以及重庆南部攻城略地,先袭击婺川,又攻打酉阳,随后准备打思南府的印江。又有“逆贼白文选,扎营马场,恐遵义大兵攻取,倚恃山箐靠险屯扎,纠合王友进、王光兴、莫宗文、三 谭、郝、刘、袁、塔诸逆,候其同举,即来遵义”白文选部联结夔东十三家明军,准备自重庆一带反攻遵义。

而李定国自己则“近分发伪龙骧营祁三升等,领大众已出普定卫即安顺府,直至平坝卫驻扎,又分伪伯李如碧等,在鸡场地方屯扎,各有象只,俱离青崖止一百余里,离贵州省城一百二三十里”同时,又命令都督罗大顺进攻新添卫城,大有多路合击贵阳清军之势头。但此时大批清军已经云集贵阳一带,这个分进合击的想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具备可操作性了。

“所幸大将军臣罗托大兵前驻扎省城,独当云贵一路巨寇。职又调提督张勇官兵,协同梅勒章京李茹春,防青崖以为犄角,俾平坝贼众不敢直犯内地。而思南府属之婺川县,与平越府属之湄潭县,城垣俱无,又无多兵可以分派驻守,遂致署婺川县知县马又骅被贼袭捉,署湄潭县知县廖光京以贼入县逃走,署教官旷仕熊为贼捉去。职乘王师歇马之时,急调提督四镇官兵,前赴思南会剿。而逆贼王友进、王光兴等,随闻风远遁。乃得保固思南、印江等处”,同时,罗大顺部明军收复新添卫城之后,又被清军王进宝部击败,残部逃入十万溪山区。这个四路夹击贵阳之策,被清军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到这地步,已经无计可施了。
李定国反攻失败之后,清军在信郡王多尼(多铎的第二子)的指挥之下三路突击,李定国完全陷入了被动。在当年的11月,清军主力攻破安庄卫,杀死明军将领刘镇国,随后进攻贵州永宁东的鸡公背,白文选部明军缺衣少食,放弃鸡公背而去,吴三桂部清军进抵毕节七星关,结果在当年的12月初,清军在当地人的向导的指引下,绕开七星关,逼得白文选部明军直接撤回云南,同时赵布泰部清军渡过盘江,并且已经占领安龙、贞丰、黄草坝等地,而李定国本人此时还在毕节一带和多尼部清军对峙,但南北两路清军此时已经逼近云南,再在贵州境内逡巡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明军被迫撤回云南,保卫岌岌可危的永历朝廷,于是贵州全省就此沦陷。就在12月初,李定国向永历皇帝上奏,请求永历皇帝放弃昆明,移驾永昌。

其实可以说,到了1658年下半年,清军大队云集于贵阳,李定国凭借贫弱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再次收复贵阳,而清军又再次分兵,主力对抗李定国,南北两路包抄李定国军后侧,直接攻入云南,到了这个地步,南明王朝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了。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