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山之战:南明政权的灭亡
天刚刚亮,空气依旧是湿冷的,薄雾笼罩了磨盘山区,一滴露水从一片叶子上滴落下来,扑通一声掉进了树下的小水洼中。“哗啦哗啦”这是盔甲甲片相互碰撞的声音,虽然伏击清军的战事已经安排下去了,但是李定国依旧十分紧张,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向上走了几步,俯视着山下那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他在此地为即将到来的吴三桂准备了三道伏击,6000名精兵,此时是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二月二十一日。

几个月前,李定国在贵州堵击清军失败,三路清军杀入云南,1658年12月15日,李定国保护永历皇帝撤出昆明,临行前,鉴于清军一贯的作风,李定国传谕于昆明百姓“尔等宜乘本藩未行时,各速远遁,毋致自误”。而接下来,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托孙可望的福,省城昆明堆积了大量的粮食,巩昌王白文选准备将其全部烧掉,以防止被尾随而来的清军所利用,李定国却说“我等到云南十余年,也作践百姓够了,若不留下苍粮,深为民累”。
大概意思就是:我李定国把这些粮食留下来,清军就不会过分祸害百姓了,而《安龙逸史》记载说,实际上留下粮食的命令可能出自于皇帝朱由榔,但即使出自于朱由榔,李定国也是默许了,总之,这些粮食被丢给了尾随而来的清军,并且供应了入滇清军半年以上的补给,要知道,清军在贵州收集粮草是非常困难的。

退出昆明之后,清军已到曲靖,此时,永历朝廷还可以由建昌退往四川汇合刘文秀残部联合夔东十三家之兵,然而,马吉翔等奸臣担心刘文秀旧部“夺其权”,力阻之,于是永历朝廷继续南撤,沿途兵民随驾逃亡,艾能奇之子和叛将狄三品想要劫驾,李定国闻之,亲自断后,二人不敢追赶,皇帝车驾到达碧鸡关,沿途逃亡的兵民数量众多,把路塞住,哭声惊天动地,永历皇帝朱由榔失声痛哭:“朕行未远,已见军民如此涂炭,以朕一人而苦万姓,诚不如还宫死社稷,以免生民惨毒!”

不久,退至大理,李定国欲在大理决一死战,白文选不同意,引兵继续南逃,吴三桂追之,在玉龙关击败白文选,又在普洱驿杀死明总兵王国勋,当年,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兄弟合力经营十几年的云南,就在不到三个月之内,被人夺去了大半,连一场像样的阻击都没有。等到了二月份,明朝君臣已经快到西南边境,李定国决定在决定在怒江以西二十里的磨盘山中的羊肠小道两旁茂盛的植被中以6000人的兵力设下埋伏。

中间是羊肠小道,两边是有着茂盛植被的缓坡,羊肠小道仅能容一人一马并行,明军共设三伏,如果计划成功,那吴三桂部将无一人幸免,因为羊肠小道十分狭窄,而山坡之上都是明军的伏兵,而且一些地方还埋设了地雷,溃军是想逃跑都没有路。
李定国大概是对自己的伏击圈相当有自信的,因为这种地形打一个伏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吴三桂肯定是插翅难逃,但前提是“不出意外”。
突然间,远处枪声炮声大作,随即是厮杀声,李定国一惊,顿时浑身冷汗直冒,因为按时间推算,此时清军还没有完全进入伏击圈,此时远处却传来枪炮声,只能说明一点,伏兵暴露了。

吴三桂绝对是明末清初最幸运的家伙,在松锦大战之时,十万明军全军覆没,只有他所部的三万明军几乎全师而还,1643年,在宁远城下又大败清军,山海关大战之后投降清朝,受封王爵,随后追杀义军,几乎没有遇到敌手,在保宁孤军守城,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之下还能绝地反击。磨盘山之战,在他即将踏进陷阱之时,有一个人帮了他。

这个人叫卢桂生,时任大理寺卿,在吴三桂军队即将踏入陷阱之时,他从隐蔽处逃了出来,向吴三桂报告明军埋伏的情况。这简直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作为打了二十年仗的老兵,吴三桂当然知道在这种地形,一旦遇到伏击会是什么下场,想到自己居然离败亡这么近,吴三桂倒吸一口凉气,随后在卢桂生的指引之下,向着明军的隐蔽处发炮,随后派兵上前搜杀,明军士兵们在最后一刻也维持着纪律性,虽然死伤惨重,但不得命令,绝不出战,一伏将领泰安伯窦明望知道大势已去,伏击已然失败,于是领一伏兵杀出,二伏兵也从隐蔽之处冲出,李定国见此,只好下令三伏兵全部冲出,双方在狭窄的山道之上展开了殊死搏斗,激战一天之久,已经完全进入伏击圈的一万多名(一说8000余人)清军全部阵亡,无一人生还,而李定国损兵三分之二,再也无力对清军发动大规模的反击战,云南沦陷,已成定局。

磨盘山之战后,南明政权依旧有大量的军队,但士兵和将领慌乱异常,最后不是降清,就是失散在丛林之中,根本无法集中兵力对清军展开一次有力的反击,而皇帝朱由榔早在当年的一月,就逃入缅甸,随从1000多人被迫放下武器,近两年之后,缅甸人发动了咒水之难,把朱由榔的随从近臣全部杀害,遇难者包括黔国公沐天波,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等人,朱由榔一家随后便被缅甸人出卖给吴三桂,1662年一月,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弑杀,年仅40岁。

李定国于磨盘山战役之后,转战于西南边境,闻听皇帝被缅甸人扣住,向缅甸人交涉,结果交涉者被杀,李定国白文选发兵进攻缅甸,缅甸人虽多,却挡不住明军的进攻,但当时皇帝尚在缅甸人之手,李定国投鼠忌器,不敢大举进攻,直至皇帝被吴三桂掳走,最终在昆明遇害,这时李定国已经撤入勐腊,准备去暹罗借兵,同时联合云南境内还在活动的明军残部,一同反攻云南,闻听皇帝的死讯,李定国悲痛之下,发病去世,年仅42岁,死之前告诉儿子李嗣兴“宁可死于荒草之中,也绝不可投降清朝!”在此之前,白文选已经投降吴三桂,但李嗣兴终究还是没有听从父亲的命令,在李定国死后不久,就到昆明接受吴三桂的改编,此时,他手下仅剩下1200余人,李嗣兴后来担任宁夏总兵一职,一直活到1693年,也就是其父亲李定国死去31年之后才去世,至此,南明永历政权彻底灭亡,同时,这也标志着张献忠大西军余部抗清斗争的结束。
永历政权虽然灭亡,但永历年号并未停止使用,活动于川鄂一带的夔东十三家明军以及沿海的郑氏军队,依旧在使用永历年号,直到1683年明郑政权覆灭。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