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丸》第二十四集——灭亡

作者:戯鬼君
虽然上半年要等下周“别离”播完才会过去,但是,《真田丸》上半部可以说已经以“小田原征伐”而告终!之后,真田一族也将经历种种聚散别离!剧评所用绘图均转自推上“丸绘”,文中如有明显写错的地方,还望小伙伴们批评以及指正!
侃剧:
《真田丸》用了4集的篇幅来讲述北条家的覆灭,丰臣政权至此达到了顶峰。经历了长达数载(半年)的家庭离散后,真田一族也即将团聚,另外沼田也正式成为了真田家领土。从下集开始,面对阴云不断笼罩的丰臣政权,真田家又该如何抉择自身的出路,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在开播前,这一集在日本纸媒上的宣传是伊达北条灭亡,剧情也自然是围绕北条和伊达展开,并且让这两家的灭亡与臣服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
北条氏政出场解析
武田灭亡——北条灭亡——丰臣灭亡,这是《真田丸》整个剧本大结构上所分布的三个点,也对应着开篇、中段与结尾。作为中段的北条灭亡一事,也在这周正式落下了帷幕;之前较早的剧评中,对于北条家的讲解颇少。今天一应补全,主要是以北条氏政为主,来分析一下有关北条氏政出场的所有场景。

首先是第一回末尾的登场(伪),这里与其说是出场,倒不如说是给旁白配个场景说明。其实也就是一个对信繁青春编中几方势力boss的简要介绍。这里可以说一说《真田丸》对于各方大名的登场处理,几乎是出奇地一致,先让人物出来慢慢露个脸,然后在之后的集数中再让人物正式登场,比如伊达政宗的出场。在上一回“攻略”中,镜头首先对准了伊达政宗的白衣装束,之后是一个远景,接着是与信繁擦身而过的镜头,最后在政宗臣服秀吉的场景中,镜头才给予政宗一个正面,而政宗到了这一集才算正式登场,稍后详述。在第一话末尾的北条氏政出场中,第一个镜头是一个颇有心意的构图,视觉上北条氏政与后北条氏的家纹处于一个平行的位置(见下图),接着镜头不断推进,让观众看到北条氏政在吃汤泡饭,尽管汤泡饭极有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事儿,但作为北条氏政的标志之一,运用逸(duan)话(zi),可能更会让观众印象深刻。

北条氏政的正式出场是在第六回“迷走”,作为天正壬午之乱中的主要势力之一,北条家的第一次登场最好能表达出三个东西,第一是北条家与织田家的关系,第二是北条家内部的关系(放在《真田丸》里,着重点便是父与子),第三是织田信长死后,北条家未来的计划,或者说是北条家的谋略。这三点也无一遗漏地都在台词与表演间显露出来。
首先是北条家与织田家的关系,北条氏政的第一段台词便讲述了织田与北条之间的关系,北条经常上贡给织田。报菜(gong)名(pin)之后,北条氏政末尾的一句:“现在一切都白费了啊!”直指两家关系的转变。之后,氏直言道要夺取上野信浓之时,氏政说休要急躁,这里一方面是可以体现出氏政的谋略,另一方面也为之后氏直在天正壬午之乱中的急躁表现做了一个小小的铺垫。氏政的具体谋略也在之后的台词中言明,先要麻痹敌人,再伺机快速进军!
另外提一提的是关于鹰的这一意象。剧组似乎有一种将鹰比喻做北条家或者说北条氏政的意味。从人物性格上,北条氏政的形象一直是一种高傲与刚强的姿态,如鹰翱翔于九天,睥睨四方;表演上,高岛政伸的北条氏政很有一种鹰的感觉。在氏政正式出场、天正壬午之乱剧情中以及最后切腹都有鹰的出场,以及在小田原的大广间中也摆列着一樽雄鹰展翅的像【第10回妙手】以切腹时为例,鹰逐渐往下方飞去的场景设计,似也有意来以鹰的下坠来表示北条家的灭亡或者说氏政之死。

第七回“夺回”与第八回“调略”中,北条氏政的戏份很少,拢共只有三场戏,但是寥寥几笔也将北条氏政刻画得较为丰满并为之后的一些剧情走势做好了铺垫。第七回“夺回”中,北条氏政一场戏,江雪斋夜报战况,氏政明明大喜却佯装镇静。从当时那一集的剧情上来看,这一小段情节似乎可有可无,删掉这一段,对“夺回”整体剧情也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却和近两回中氏政表现紧密相连。近两回中,为了稳住北条家的士气,北条氏政玩蹴鞠,写和歌甚至化妆,至于为何如此做的原因,也在江雪斋与氏政的对话中表明。这两回的表现是体现居上者处于逆境时的作为,那么第七回中的这一小段则体现出居上者处于顺境时的姿态,剧情没有点明罢了,不过看到许多弹幕都在艾特谢太傅了【笑】,其实大家也都get到这个point了。至于第八回中氏政的两句话,个人觉得可以纳入《真田丸》的名台词系列了,至于哪两句,大家看下面几张图,先来回顾一下。

这几句台词是对于汤泡饭这则逸话的重新解读,并以此来勾勒氏政的形象。首先搁于当时的情境之下,一是表达出北条氏政对于之后形势发展的一些想法,二也是为了之后敲打氏直的情节做了一层铺垫;其次,这两句也可以说是氏政作为后北条家继承人,对后北条家历代创业的总结;后北条家的创业经历就像氏政吃汤泡饭,一代人干一代事,一口一口吃关东,然后逐步壮大;从氏政这个角色上看,吃多少浇多少,也可以凸显出氏政只重一地之利,缺少对于整体大局的把握,这一点也在氏政对沼田的念念不忘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氏政敲打氏直的剧情,除了有助于剧情推进之外,也算是为了氏直近几集中的形象转变来安排了一个情节;可惜,由于本剧不是写北条家,氏直的这种转变也很遗憾地没能有更直观地体现出来。在“天正壬午之乱”情节中,为了突出氏直的北条家当主身份以及父子之间的关系,细田善彦在表演上也有学习或者模仿高岛政伸的意味,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回顾一下之前的那几集;你会发现在生气或者浮躁的情绪中的细田氏直也是右半张脸神情抽搐的表情。

在天正壬午之乱的剧情后,《真田丸》对于北条家的描述主要就是抓住“沼田领纠纷”与“拒不上洛”这两个点上。“小田原征伐”之前几集的北条家状况,鬼君剧评都已有讲述,下面来单讲一下这一集的氏政戏份。首先自然是信繁夜会氏政的情节,上周鬼君已经附上了本剧考证丸岛和洋先生对于此一情节设计的看法,这里鬼君再延伸谈一谈。

作为《真田丸》的一大主题,灭亡这一话题从开篇就给人留下足够的印象。武田胜赖和室贺正武(算是真田家敌对势力的灭亡吧)的形象塑造都让观众印象深刻。三谷也有意塑造一种灭亡的因缘在信繁身上;让信繁成为见证者,去接触灭亡前夕武田与北条的末代当主,并且时不时地在对话中来安插一些伏笔来针对年末的大坂之阵。比如,这一集中,北条氏政的一句“战争的局势,直到最后的最后,都是变幻莫测的,”这何尝不是在暗喻着大坂之阵中的情节。剧本不断铺排着一种宿命般的因果循环,至于最终效果如何?等年末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了。
从这一段劝说的台词上看,一方面依旧表现着氏政的高傲,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他困守孤城而缺乏对外界情况的认知。残酷的现实最终也是让氏政的内心产生了动摇,放了信繁一条生路。德川、昌幸、上杉劝说氏政的场景又是对四人性格的一个集中体现,仁君家康、心有不甘的昌幸、空许诺的上杉,始终高傲,不放弃自我的氏政,作为承担《真田丸》前半部分剧情的四大势力boss彼此相惜,也让剧情流露出一种英雄相惜,一泯恩仇的况味。这一部里的上杉主从真是可劲萌了【笑】

最后,氏政切腹的情节又安排了一回汤泡饭,算是此时无言胜有言吧,这里有一个细节,浇汤的时候,氏政一如往常般只浇了一点,但是在思索之后,氏政将汤一滴不剩地全部浇完,这一细节的安排可能也想体现氏政对生命的彻悟。这里附一下氏政的辞世之句并附上第一句网上的翻译,第二句没有找到译句!如果小伙伴有更好的翻译,也欢迎分享!
雨雲の おほえる月も 胸の霧も はらいにけりな 秋の夕風
正是有了枫叶残留的秋天 才会有怨恨秋风散花的春天 吾心便如那吹散云雾见明月的秋之晚风
我身今 消ゆとやいかに おもふへき 空よりきたり 空に帰れば

氏直的告别画面,则是背影离观众渐渐远去,画面色调逐渐变为黑色,也示意着后北条家的灭亡,但是旁白没有讲出一年后,氏直重新获封领地,但因感染天花而死的命运,估计也是想给感兴趣的观众自己去查找关于氏直的资料吧
江雪斋的离场没有旁白的出现,估计今年的关原之战中,江雪斋会再次出场,并且承担起说服小早川秀秋的任务。最后一个镜头,江雪斋朝着氏政的方向深施一礼,转身随着丰臣家的旗帜离去,也暗示着江雪斋成为了丰臣的家臣,期待他会在关原之战时的再度登场。

丰臣军中的他们

这一集中对于丰臣军中诸人的描绘不多,重在塑造对日后情节的铺垫!
首先是利休之死,在与姐夫相会的仓库中,信繁发现了利休的货物,货物上鱼的标志,则是剧组由利休实家的屋号“とと屋” 即“鱼屋”而虚构创作的。伏笔的穿插是在第23回“攻略”中。信繁与茶茶去逛利休超市时,镜头也有两次给到利休所制的扇面。在那一段场景的最后几个镜头便是信繁看着利休所制的扇面。
其次是昌幸与丰臣家之间的关系,一直磨刀霍霍的昌幸老爹,在秀吉明确领土范围后,昌幸老爹终于满意了。剧本中编写了一段昌幸诈开忍城的剧情,也是为了日后昌幸与三成关系走近而做的铺排;片中提到了宇都宫仕置,来一张一图流,让大家了解一下后北条家灭亡后的大名配置状况。

关于大家喜闻乐见的忍城之役,虽然采取了秀吉决定用水攻的说法【剧中的小道具上有秀吉的朱印状,文字内容是武州忍城可攻崩事、被仰付候、築堤、水攻尤候,见下图】,但是,由于剧情方面的需要还是牺牲了一些史实。考证丸岛和洋先生做了一些情节安排的解释以及一些与史实不同点的澄清,鬼君照旧罗列在下面,感谢好友盆栽君帮忙!
首先是关于忍城之役主导者的问题,命令发动水攻的是秀吉,然而责任者其实并不是三成,而是浅野长政。中间有一段时间,浅野长政转战钵形城,虽然一时让三成成为了代理,最终还是回到了浅野的指挥之下,剧情中的安排是为了再现三成的混乱。其次是信幸在忍城之役中奋战的情节。信幸无视昌幸的制止,去抢了忍城的曲轮,是因为从这里能完整看到城的其他地方,所以才会被打退。另一方面,由于迟到,昌幸在忍城之役中被浅野长政呵斥以至于丢脸。
最后是有日本网友提出关于大谷不在忍城,而在丰臣本阵的问题,丸岛先生也给了解释,由于剧本创作的缘故,强行改变何人的实际所在地也是存在的。在确实的史料中,大谷的确出现在忍城之役中。【鬼君注:个人觉得这一改动估计是为了日后关原之战前夕,大谷为了三成而放弃家康所做的铺垫;虽然也有史料说在宇喜多骚动后,大谷与家康关系已经恶化了,不过照剧中的描写应该不会遵循这一观点】
这里鬼君来分享由港澳台【不确定】网友根据当时的书信和文书制作的一个关于忍城之役的时间表,另外安利一下这个网站——战国协奏曲!对日本战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这个网上看看,内容虽然不多,但干货还是挺足的。不确定国内能不能上,鬼君先附上链接:http://www.sengokuconcerto.com/
政宗
由于同年等原因,经常在众多娱乐作品中有CP感的真田信繁与伊达政宗第一次在大河剧中有了互动!着装上的红蓝互换,难保不是受了战国Basara的影响,媒介产品的作用总是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不过,伊达政宗的正式登场倒跟战国Basara的中二风大相径庭,竟然是对秀吉的溜须拍马!在这一次剧本创作中,三谷似乎有意在回避一些老大河剧的经典场面,而想写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新东西,比如这一次政宗身穿白衣臣服秀吉的场景中,并没有演绎打脖子的梗【出于《独眼龙政宗》第24回,胜新太郎的秀吉临时加戏,之后成为了大河剧的名场面之一】。在这一集中,伊达政宗的溜须拍马,不仅让在场的诸位大名十分惊诧,也和北条氏政的高傲刚强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之后,一时兴起的秀吉脱了衣服去捣年糕,也巧妙地用上了“天下饼”这一逸话,而非专业捣年糕的秀吉总会溅起面团,也算给之后信繁和政宗的初遇制造了契机。
政宗与信繁的初遇,将近5分钟的初会,剧本也在努力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伊达形象;首先从政宗描述昌幸看他做年糕的状态中,可以体现政宗的城府颇深;接着,让信繁换一边再叙谈,抓住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生活细节,饶有趣味,也彰显了政宗的独眼属性;然后,政宗感叹自己的人生就像过铁索桥一样,算是对政宗之前经历的简单概括,各种险象环生,比如崩爹、弑弟等等;最后,早生二十年之叹,体现其内心实际上与氏政一样的高傲!关于早生二十年的说法应当是来源于山冈庄八所写的小说之中。照旁白的话语,伊达政宗再度登场估计就是在年末大坂之阵了。尽管演员演得努力,但可能还是让大多数观众不太满意。

杂言:
1、信繁文书

另外,上周在日本发现了一份真田信繁的文书,时间正好是天正十八年(1590年),这应该也是现存最早的真田信繁文书。文书内容是给一个叫安中的武将所写,记录了赐予领地的旨意。书名的繁字有特征,向对手表示礼貌的礼纸上署了花押,是正式文书的可能性比较高。最后,用一张丸绘来结束本篇剧评啦!除汤泡饭外的真田丸食品大集合,咦,怎么还有山吹花?!【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