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复仇的三种写法
一、令你要复仇的对象幸福快乐,然后再毁灭他。
以希区柯克的《回收》(原名《SALVAGE》)为例
Dan:
“你看起来一点也不害怕,你应该害怕。”
Lois:
“无所谓了,我也不想活了。
“不久前,我还以为可以求你,可以找些借口。但是没用了,Ritchie死了(Dan的弟弟),你想杀了害死他的人。你认定就是我了。”
这里/首先,希区柯克处理得很好,他这里用到了“你认定就是我了。”
“你”,将(想要复仇的)对象缩小到了Dan,观众便可以从中脱离出来。“认定”,重点在于“认”,便使得Ritchie的死与Lois有关似乎可以是Dan“认为”的,于是接下来Dan可以做出下面的选择、说出下面的话——
Dan没有伤害Lois,他坦率道:“也许是我弄错了,也许你真的为Ritchie难过。”
Dan问Lois此前在做什么,Lois说自己在设计裙子。
于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Dan找到了一个好的借口打消了Lois的顾虑:他说他自己还在假释期,想找一份正经事做——他需要一份正经工作——警察查起来时也会好看。
Dan满足了Lois的一切。
让那个“无所谓了,我也不想活了”的人,变成笑着说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的人。
然后Dan杀了Lois。
二、孤儿。
也许被人收养了,有学到技巧、武功或者别的什么。
这里提一下《诛仙》。
因为设定比较有趣——最后发现曾想要复仇的对象是自己的师父。
也许没有被收养。
如金庸笔下人物,父母双亡有时候是必须的,不然父母健在,你浪迹天涯,何谓“侠”?
于是有时候被杀父弑母,报仇便是一个引子、推劲的作用,报仇路上肯定就很多故事了。
三、罪不至死
何为仇?
深切的怨恨、强烈的敌意、极端憎恨的人。
可是能让人心中有“仇”的、引起“仇”的程度往往有高有低,短篇只一小事,但创造了鲜活人物?
亦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