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警惕秋季高发的传染病!

2023-09-07 13:46 作者:OAE开放科学  | 我要投稿

秋季气温变化大,夏季和冬季传染病都有可能发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尤其以甲型多见。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到50%,常引起爆发或流行。 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且持续时间可达一周以上,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病程比普通感冒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上感”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主要临床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有些有发热、伴以咽喉痛、扁桃体肿大等。

肺炎衣原感染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n)主要作为呼吸道病原体,被认为是全世界常见的传染病原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鼻窦炎、原发性咽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可能激发哮喘。 肺炎衣原体肺炎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 -20%,占成人和急性支气管炎的10%- 20%。实际上大多数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亚临床型、无症状且极少引起明显疾病,不加治疗和延缓治疗的病情会严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全球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甚至死亡。 HRSV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8天,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早期HRSV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 HRSV感染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喘息,极少部分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新冠

近日,#新冠三阳的人开始陆续出现#登上热搜。同时,新冠病毒变异株EG.5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上周将其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 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正常的人群,绝大多数人“三阳”症状只会更轻。现在距离首次疫情“海啸”还不到一年,此前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仍存在,经过自然感染所提供的免疫力,对防感染、防重症、防死亡效果很好。如果又接种了疫苗,保护力会更好。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除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通过日常用具、衣物等进行传播。

诺如病毒

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病后无持久免疫力。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一般为急性起病。 该病毒传染能力很强,极易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工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聚集、暴发。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

总结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同的,我们只要注意预防,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方法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6.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7.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8.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9.一旦出现症状请及时就诊并做好居家隔离。就诊时请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10.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本文来源:疾控中心 *本文由OAE中国办公室编辑校对

警惕秋季高发的传染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