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一分钟】飞傲KA3 + 旷世M12 + 山灵UA1 Pro


“耳边一分钟”是耳边事推出的分享栏目,由烧友以简短的文字分享器材试听心得等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烧友关于三款“小尾巴”器材的分享,这些器材分别是飞傲KA3、旷世M12、山灵UA1 Pro。
(以下按品牌首字母排序)
飞傲KA3听感分享
By @閑雲散人
飞傲也出“小尾巴”器材了~
对于飞傲的播放器、解码耳放等前端器材,烧友们大多不陌生。在社交媒体上,也曾有人好奇为什么飞傲一直没有推出小尾巴。当然,像BTR5、BTR3K等等主打蓝牙功能的便携解码耳放也支持USB解码功能,有些烧友也喜欢将其连上数据线充当小尾巴来使用,但正儿八经的小尾巴,KA3还是头一个。可以说,这真是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器材。
KA3外壳为镁铝合金材质制成,表面用较为细腻的喷砂工艺处理,前后上下面均为黑色,左右侧则为金色。造型上,KA3在一块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各斜向切割出几道凹槽,视觉效果更为凌厉,不过也有点容易进灰尘。此外,KA3侧面的3.5单端和4.4平衡两个耳机口并不沿水平线对齐或等高,这算是外观设计上有点不好看的地方吧。配件方面,KA3标配一条双头Type-C短线以及一个Type-C母转USB-A公转接头。

KA3内部选用ES9038Q2M解码芯片,支持32bit/768kHz的PCM以及DSD512硬解;放大部分采用了后级双独立运放的设计,单端与平衡口驱动力分别达到130mW@32Ω和240mW@32Ω的水平,驱动力较为充沛。我选用qdc Anole V14作为搭配的耳塞,关掉所有拨杆开关,首先试听KA3的平衡口表现。
KA3的声音较为中正,没有明显的染色。其三频分布在中下盘表现扎实,低频凝聚力较强,有明显的弹性但不会特别强烈,泛音不会让人有满溢或者盖住其他频段的感觉,氛围感较好,不过下潜比较一般。中频有不错的厚度,密度并不拥挤,保持了舒适从容的听感;人声的位置适中,口型非常清晰,有一定的齿音。高频的亮度一般,稍微有一点儿尖锐,不过在极高频的部分有不错的延伸。整体而言,KA3演绎泛流行乐要优于器乐,但其声音和市面常见的“流行乐调音”那种讨好耳朵的声音风格有所区别,显得更直白、均衡一些,有不错的耐听度。
素质方面,KA3的解析最为令人印象深刻。KA3对音乐中的细节稍微进行了一点锐化处理,让细节的展现更为绵密,同时也让声音呈现出略粗的颗粒感。此外,KA3的动态较为优秀,有力地表现出乐曲中的风起云涌;声场不算特别大,但胜在边缘位置处理得没什么痕迹,自然而然的舒展;瞬态的表现则中规中矩。
相对于平衡口而言,KA3的单端口在三频的分布上没有明显不同;风格上,或许是驱动力差距的原因,单端口的声音力量没有平衡口那么充沛,不过倒也不至于发软;素质上则在解析、动态等方面有一点差距。

由于用起来简单方便,小尾巴器材在我手上使用率颇高,我也对这类器材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关注。考虑到价格和声音表现,对于和我一样关注小尾巴的朋友,我很推荐试一下KA3这款新的解码耳放。
旷世M12分享
By @张蛋蛋
回想起旷世上一款随身产品,已经要追溯到两年前的QPM了,蛋蛋一度以为这牌子怕不是放弃了随身HiFi市场。万万没想到,今年他们居然“回光返照”,推出了一款小尾巴M12。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然后便是满满的兴奋和期待。算起来,这应该是旷世家目前最亲民的一款HiFi产品了,作为旷世的老用户,我实在没有不去尝鲜的理由~~

跟自家高端产品比起来,M12的包装相当简朴,就是一个黑色的小硬皮纸盒,里面放着机器和两条分别用于电脑和安卓手机的连接线。M12的机身非常小巧,面积和女生的大拇指差不多,而且很轻薄,便携性很不错。但让我有点失望的是机器的质感和机身的印刷工艺并不算很出色,没能体现出旷世在做工上的优势。
在技术方面,M12采用了旷世家最具代表性的“电流模”放大器技术,并加入了智能阻抗检测功能和数据状态指示功能,可以根据插入的耳机类型自动匹配增益模式,也能够显示当前播放的音乐文件格式(PCM、DSD和MQA)。

在声音表现方面,M12在整体较为中正的基础上加强了流行人声的表现。其中频厚度和密度都不错,音色饱满润泽且温暖宽松,相当讨好耳朵。低频下潜不算很深,但弹性不错,氛围感也挺好,高频的表现则相对内敛,整体走向偏中下盘。M12的声场大小适中,有横向也有纵深,形状较为规整。其动态表现并不出彩,分离度一般,相对来说会更适合用来聆听流行乐和小编制。考虑到小尾巴的应用场景以外出听口水歌为主,这样的调音取向应该说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在搭配这块,M12本身有着不错的驱动力,且声音风格较为自然舒展,搭配绝大部分耳塞都能有不错的效果。
山灵UA1 Pro分享
By @盖梁支座
多年以后,再次谈起手机上取消耳机口的话题的时候,我已经不再那么愤怒了。
音频设备系统,其实原理大同小异。无非是这些芯片各自设置在什么位置、怎么连接传输、从哪供电的问题。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也无非是把手机的音频部分改成了独立且外置而已。放弃原机配置,自己选择独立设备,原本就是发烧友的真实面目。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倒是有机会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手机音频设备。
所以,最近两年各种类型的“大、小尾巴”应运而生,成为音频市场的新宠儿。老牌音响品牌山灵也顺势推出了旗下的UA系列解码耳放产品。今天我们说的这个UA1 Pro是其前作UA1的换代产品,在定位、价格上与UA1接近,属于中档级别的解码耳放设备。

UA1 Pro确实是一款“小”尾巴,体积不是很大。与目前一些越来越大的音频设备相比,UA1 Pro还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使用的体验感和便携性。当然,UA1 Pro只有一个3.5mm单端耳机口,而没有平衡口。UA1 Pro发热程度适中,长时间连续使用,会有一定的发热,但相比一些“热得快”级别的尾巴,UA1 Pro的发热程度还是比较克制的。
声音方面,UA1 Pro在声音框架上延续了山灵便携播放设备的传统风格——通透、宽松,而又略带一点染色,使声音在真实的基础上,表现出了一些“回甘”似的韵味。如果以山灵播放器作为类比的话,我觉得UA1 Pro的风格比较接近于M5s的声音风格,虽然素质上还有差距,但听大多数常规音乐的框架已经初具规模了。
山灵UA1 Pro也具有不错的推力,基本上驱动绝大多数耳塞和便携小头戴,都能推得有模有样,表现出来的张力和气势都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音乐内容的需求。作为一款“小尾巴”,我觉得UA1 Pro在驱动与控制力方面足够用了。
在纯净度方面,UA1 Pro声音还是比较干净的,声音空间的通透感做得非常不错,低噪控制得也比较理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搭配一些特别灵敏的耳机的时候,或多或少地能听见一点,对正常听音乐的影响也不大。

总体而言,山灵UA1 Pro是一款具有不错音质水平、独特调音韵味的“小尾巴”,作为手机、电脑的音频外设,可以给我们提供优质的音乐、视频、语音等多方面音频服务,也能够让我们以最便捷的方式,初步体验、鉴赏到其音质表现和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展现。
其实,对于发烧友而言,我们都有很多播放器、台机等设备作为音质保证;而以手机的音频外设设备的实用角度来看,山灵UA1 Pro就是个刚刚好的选择。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