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笔记】唐豪编《太极连环刀法》及程公《单刀法选》浅读

写在前面(摘自《太极连环刀法·武艺丛书感言及附记》,读本出版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刘蔚天记:
把荒诞的、邪魔的、神秘的种种关于武艺的谬说,或者竟利用这谬说作烟幕,掩护自己“安身立命”企图者们的狂言,作一度“清算”。
把前代遗留下来“武艺”上的东西——合理的使它存在,不合理的要无怜惜地剔除出来,扬弃了它——作一度新的整理和估价,更要指明的是:所谓“武艺”本身在人类历史进展上,目前以至将来的社会,它应该占着怎样的位置和价值?这样明了了以后,我们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带有科学性的实践标准,才不至蹈于盲目的努力。
一些庸俗的“把式匠”和“老古董”之流的不满。
无疑这是“清算”引起了他们护短的羞愤而已。
不甘心在一些暗昧欺骗的牛角里摸索的同志们一定也该同意的!
唐豪附记:
过去,吾之研究武艺,在购求图书方面,所费的代价甚钜,所得的材料甚微,因之发愿要印一部“武艺丛书”,以便同好者的参考,故丛书之中,除了自己的著述而外,一部分纯是素材,这是要附在这里说明的。
两书评价:
钢刀没碰过几回,海绵刀时常玩玩,技法无能于分析,在刀的制型方面也不太了解。我只粗浅地知道“法无定法”。
两书都是珍贵的史料,《太极连环刀法》似乎被称作反清复明革命军教材,《单刀法选》则广为长刀修习者所知。
《太极连环刀法》
作者,王余佑
依《近代学风地理的分布》
其父,抗清遇害。
其长兄,自投狱,以与父同殉。
其次兄,手刃告密之仇家三十余口,以亡命隐淇县以终。
记载其绝命诗一首:一天雷电收风西,欲使乾坤暗里行。尚有高灵护残喘,争留面目见诸生。
1、总论(部分)
重刀力大,刀动力随,虽不用力,而力自随矣。
吾之用刀,力在筋骨,骨软筋硬,周身气脉相连,虽不用力于刀,而周身气力自全在刀焉,如水银之在竹筒中,运之则至首,收之则至尾,然,此亦难为不知者道也。
今吾之运刀,多从后发者,何也?(按:从身后发?后手?从身后多后?吾觉背脊力出则身后矣,结合下文“磕打不着”上段?藏刀式?)
欲其气力从周身而至,出刀神速,敌人难料。
又使磕打不著,力贯于刀,其力自大。
加以电掣星驰,伤敌而回,不惟敌者不知,即运刀者亦有所不知,若有心,即非天然矣。
(按:描述地有些理想,亦或是我功力不够而认识浅薄)
2、置刀歌解(与《单刀法选·单刀式说》同求厚重,可惜未有明确制型记载)
刀贵长兮体贵沉,刀长一指一分金。
背厚头尖方可泛,身轻尾细不堪侵。
3、刀诀解(重点)
御侮(注:轻慢)摧锋决胜强,习须细细审周详。
按:刀乃侮,轻慢,蔑视生命之可贵的一种暴力;锋芒交争,互相摧毁,徒留胜者,无以平和——因此!学习这项技艺,不仅要在技艺上,也要在义理上处处审视清楚,否则,莫入此门!
浅深开入留心记,敌者逢之刃下亡。(注:杀敌而卫民)
刀起身长遵诀用,取人又在此中伤。(注:法,有其长亦有其短,练习时实事求是,是故无敌者人,非法也)
刀支势紧缩身待,刀起身高进步忙。
胆欲大兮心欲小,筋须舒兮背须长。
欲得他势先隐我,引敌展动变锋芒。
彼高我矮堪尝用,敌偶低时我即扬。
伸背探身留意记,低来高取要相当。
敌锋未见休先进,虚刺伪扎运诱诓。
引彼不来须卖破,执刀待敌莫仓皇。
敌人一任凶如虎,敌手频观是主张。
眼若明时手自快,因他疾慢始为良。
浅深老嫩皆磕打,进退飞腾即躲藏。
彼后我先能取胜,我迟彼忙要提防。
工夫不间才云熟,熟自巧生名自香。
(以下橙色为原文)比较论曰:刀分主客,胜者为主,输者为客(注:刀依心之智进而身无碍则胜,心之执缚刀动而身迟迷则败;胜者,一外主谓勇,二内主谓智也)
内:
(1)敌客我主——有客无主,主先客,主犯客(注:来敌无主动,我将先攻、剿灭来敌;外主行勇、胆大,而莫忘心细,内主常在)
(2)敌主我暂客——客犯主,犯者为主,先取客(注:来敌侵袭,占据主动,先被动依势对敌,而依势谓智,谓不惊,外暂不主而内主也)客识法不入,或借势来伤主,主则换势应之
(3)我主敌或主或客——而胜者为犯,种种变幻不一(注:欲进攻而得胜,其法万千)总要将(后)开之各式,对演精熟如式
或身法不入,用力不稳,或怯敌心忙,此皆未至精熟境地
已精之后,逢人切勿开口,遇会休轻动手,恐伤则祸,戒之戒之
按:勇则心身迅疾,智则心身有纪,勇无智则行无义(义非正义),智无勇则事无成(成谓躬亲);勇可长隐,智也行谋,是故智勇本阴阳,交感而互藏。
4、十三法(但有十四个(●ˇ∀ˇ●))
劈:刀背,自上邪对下,右击敌器。
打:(刀背?)横击敌器。
磕:刀尖向上,左右以刀背开器。
扎:刀以枪用。
砍:偏邪用。
扇:向右外砍。
撩:刀口向上。
提:彼器向我身下扎刺,以刀背垂直向外拦当。
托:彼器向我上中砍扎,以刀刃向上肘腕迎敌。
磕之深浅快慢
老:向里深磕。
嫩:尖梢。
迟:敌器已到,磕托稍慢。
急:敌器未到,我器先迎。
等:俟其有隙,吾即得之。
按:等之常有,急迟我动,刀背刀刃之妙换,以老嫩之开磕,提托之护御,砍撩之上下,扎刺之直中,扇打之横用,得胜。
5、又六法
缠:以刀(背)钩棍枪随其转
滑:以刀口虚迎敌器溜之,刀盘就势拨推为滑
拨:以刀随其来刀,以刀背急缠滑出
擦:以刀刃靠敌枪棍而进
抽:就势退拉
截:彼器到近,以刀迎之为截
按:枪刀来,随转而缠;截为实迎,溜为虚迎,就势而入,刀盘用滑,刀刃用擦;就势退拉,抽刀护己。
十三法又六法再按:
刀用有刃背之别,而未书双手施力之明
对峙有虚实截溜之势
心无静,迟急成本,心有验,迟急谓等
磕砍似一味,提撩似一如,横扇特
随器名缠,拨从缠后,遇长一气,遇短一闪
刀作枪扎,刀盘用滑,刀身抽擦,进退势中成
6、宽窄不可不知
宽则伸背,大步进退旁行运。
窄则屈身,小步看守,不使他物磕撞我器。
7、二十四忌(但只有二十二个?)
不识敌意。
轻敌。
怯敌。
酒后。
自恃。
矜张,怕受小伤,而失敌之机。
进众地不择器。
成远近,理应先敌近,而后及远。
不量地势高低宽窄。
运刀斜歪。
刀着落处不狠。
不征刀之软硬好歹。
不择落刀处乱砍,得手反受人伤。
不识何等兵器。
得手不伤要处,使敌负痛反击。
不藏身伤人,使敌器飘飞,误中己身。
得人不看余敌。
刀不合手。
领马不熟。
不审强弱。
素不习练。
逢人卖弄,轻易比试。
(其余部分为套路或称刀母,以及主客攻防之法,可用来对练)
《单刀法选》
1、单刀说(部分)
器名单刀,以双手用一刀也。
其用法,亦惟以身法为要,儇跳超距,眼快手捷,诱而击之,惊而取之,心手俱化,胆识不乱,方可言妙。
2、单刀式说(部分)
古云:快马轻刀。(作者对轻刀后云:焉能杀人)
如要坚硬,则刀必厚,厚必重,非有力者不能用也。
故制法,惟以刀背要厚,自下至尖,渐渐薄去,两旁脊线要高起,刀口要薄,此即轻重得宜也。
久炼成钢如镜,金箍松紧得宜。
倭刀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
用弩带刀,刀(二尺八寸)、靶(九寸)
对下文刀势之小结(好像结了,但又没结(●ˇ∀ˇ●))
刀势辨攻防圆缺,人势亦勿忘辨
对阵长器,开左右门户诱敌,不济,弩与飞刀伺候
(《单刀法选》中刀势的分析可以参考下面这篇论文)

(《太极连环刀法》又称《十三刀法》可以参考以下论文)

后记:之后该看吴殳《手臂录》了,听闻他批程公有一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