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蝴蝶影评01:角色之悲——关于《霸王别姬》

2020-03-07 20:37 作者:蝴蝶捉住了少年  | 我要投稿

 

(2016年作)

       在美学课上,老师说他在一个阶段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是《霸王别姬》,这部电影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被广为提及,在观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个人认为,这是一部以“角色”为主题的悲剧。

《霸王别姬》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是个人价值的失语以及角色的异化。         

        当然,这样来看是以程蝶衣或者小豆子为主要线索,当他被母亲砍掉手指,被强制送入管理极为严格的戏班子,他心中的安全感就被强制剥离了,个人的价值和自我便失去了表达的语言。 

《霸王别姬》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戏剧本来就是一个程式化的表演艺术,一腔一调,一板一眼都要求尽善尽美,因为小豆子生性柔弱娇美,因此他被师傅强制与女扮男装的旦角融为一体,“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一句话小豆子在刚刚学习的时候一直说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起始他并没有接受这个角色,当他和小癞子偷偷跑出去,来到戏院看到霸王别姬的表演时,他突然意识到,只有这条路才能让自己失语的自我闪光,他可以和师哥一同演出这出戏,一同成为梦想中的“角儿”。        

        难以言说的感情促使他回到戏班子,回到与女娇娥的角色融合的过程中,在一次戏班子被邀演出的关键时刻,小豆子在愤怒的师哥面前终于说出了我本是女娇娥。这是一个起点,是虞姬或者女娇娥成为小豆子的皮囊或者面具的起点。 

《霸王别姬》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可那是戏!”这是师哥对他说过很多次的话,但是他一直没有走出那个角色,可以说虞姬这个角色已经异化了,因为它剥夺了他的自我,但是在小豆子的心中,是这个角色让自己受到承认受到欢迎,是师哥的西楚霸王支撑起了他脆弱与敏感低沉的内心。         

        因为是艺术,所以掩盖在艺术背后的悲剧色彩也更加浓烈,充斥着一种唯美的混沌的阴郁。         

        当小豆子成为了程蝶衣,他一直认为“虞姬”这个角色就是他自己,当“霸王”背叛了“虞姬”,“霸王”臣服于强权压迫,“虞姬”的世界也慢慢变得昏暗无光,曾经拯救过自己的启明星失去了光彩,最后的那一句“我本是男儿郎”是他对角色的挣脱,拔剑自刎是他最终的逃离。         

        年少的伤口一直没有完全痊愈,对这些伤痛的救赎和逃离也是他融入这个角色的重要原因,母亲的抛弃,糖葫芦,宝剑都是存在心中的符号。

《霸王别姬》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是隐藏在角色背后的时代感喟,传统社会中,阶层明确,各位“爷”就是话语者与领导者,这是京剧的最后温床,因为听戏是他们的重要精神享受,在这个时候段小楼程蝶衣也成为了众人艳羡的“角儿”。当日本兵进城,虽然国家危亡但是程蝶衣,段小楼的生存并没有受到实质的威胁,而师哥的很多做法让程蝶衣心痛,更加自我封闭在自己的角色与艺术情景中,残暴却懂得欣赏的侵略者却宛如一个异路的知己。接下来的国民党时代在相比之下却是一个混乱无序,黑暗无德的时代,法律与审判成为一种形式,利益与勾结才是内核。最后没有人想到,在一个整体和平的时代,艺术被肢解,程蝶衣穿着虞姬的戏服走向批斗场,他心中的角色此时被暴乱地侮辱,人性的弱点和肮脏如同那一团烈火,融化了脸上的彩妆,一切都变得丑陋不堪。         

        程蝶衣更多地把这一出《霸王别姬》看作了他悲剧人生的一个寄托——从男儿郎到女娇娥这个对自我认知的让他付出了太多,多到连他自己都已经开始接受逐渐被他者化的命运,从而将自己代入到虞姬这一角色里。梦总是要醒的,无论多么不愿接受,醒来之后所需要面对的就是残酷的现实:这世上本就没有他理想中的那个楚霸王,他这数十年,都不过是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梦里。



蝴蝶影评01:角色之悲——关于《霸王别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