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历史文化展览馆·仲由
平邑县历史文化展览馆·仲由
王照伦

(戴敦邦 周一新绘)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季路,春秋卞(今平邑县仲村时属卞国)人。他是孔子最忠实的学生和侍卫,跟随孔子数十年。人讥讽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中用的只有一个”,这一个即仲由。仲由直爽、勇敢,常得孔子称赞:“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孔子闻仲由死讯悲痛万分:“吾自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孔子和仲由的师生缘及子路之名的来历,有段动人的传说。孔子一行走到仲村口渴难耐,向正在提水的仲由讨水喝。仲由灵机一动:“要喝水,先认一字,不识此字,叫我三声老师。”孔子不以为然满口答应。只见仲由将扁担在井口中央一放,站在井边不动,说:“这字念什么?”孔子师徒围着水井面面相觑,不得其解。仲由说:“井口加一竖是中,旁有一人是仲。”满腹经纶孔子被一少年难住,叹曰:“神童仲子,乃我师也。”仲由跪下说:“仲由有罪,本想与您开个玩笑,没想您当真了,请受我三拜。”孔子扶起仲由,说:“仲子路边难师,实为奇事,你就取字‘子路’吧。”此即《史记》中的仲由“陵暴孔子”。
仲由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曾质疑孔子的“正名”主张,引出孔子对“正名”的宏论。去卫国前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正名乎!”仲由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孔子十分生气:“野哉,由也!君子于其上不知,蓋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仲由二度为官,首次做鲁国季孙氏家臣,二次当卫国蒲大夫。卫庄公元年,孔悝母欲谋杀卫出公。卫出公闻讯逃到鲁国。仲由听说后立即返城,子羔告诉他卫出公逃脱,城门已闭,不可送死。仲由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仲由进城后被打落冠缨,气愤地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赴死。(撰文 王照伦)
注:2016-01-01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