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历史文化展览馆·澹台灭明
平邑县历史文化展览馆·澹台灭明
王照伦

(戴敦邦 周一新绘)
澹台灭明,字子羽,春秋鲁国武城(今平邑县郑城镇)人,列孔门七十二贤,小孔子三十九岁。因为人正派、刚烈、博学、门徒众多被誉为鲁之名士。
子游与孔子的对话,凸显澹台灭明的君子之风。孔子到武城,问武城宰子游遇到过什么人才,子游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尚至于偃之室也。”
澹台灭明投到孔门,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为徒,后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终学有所成,跻身当时知名学者之列。
澹台灭明到豫章百花洲结草为堂办学,弟子达数百。他释春秋大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书,兼习“六艺”,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其才干和品德享誉各诸侯国。
澹台灭明身带一价值连城的玉渡河,舟至河心,二蛟从波涛中跃出欲夺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挥剑斩二蛟,并将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无吝啬之意。他的这种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鲁人。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宁让钱,不让言”的鲁国遗风,可以从澹台灭明身上找到影子。
澹台灭明逝后,弟子争相立墓以祀。现存澹台灭明墓有三处:平邑郑城土桥、河南开封陈留、江西南昌豫章。(撰文 王照伦)
注:2016-01-01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