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历史文化展览馆·曾点
平邑县历史文化展览馆·曾点
王照伦

(戴敦邦 周一新绘)
曾点,字晳,春秋鲁国南武城(今平邑县郑城镇武城村)人,小孔子六岁,卒年月不详。《史记》记为“曾蒧”,列孔门七十二贤,故后祀于曲阜孔庙崇圣祠。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及举止被传为美谈,有鲁之狂士之称。
《孔子家语》载,曾点和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锄掉一棵瓜苗。曾点认为用心不专,打曾参致昏迷。曾参苏醒后“鼓琴而歌”,以示没因被误打生怨。孔子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说:“参罪大矣!”《孟子》说:“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说源于以上史实。
《论语》载,曾点、子路等坐侍于孔子旁谈论各自志趣,正在弹瑟且近尾声的曾点铿的一声将瑟放下站起来说:“亦乎二三子者之撰”。孔子言:“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曾点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叹曰:“吾与点也。”
对朋友曾点表现出亦乎寻常的情感。鲁国大夫季武子死后,前去吊丧,“倚门而歌”,以悼死者。
曾点逝后,以孝著称的曾参为其举行简朴丧礼,被奉为厚养薄丧的圭臬。《论侈丧》说:“南城之冢,曾子非不孝。”“南城之冢”即鲁国南武城的曾点墓,在今南武城村北800米处,封土高4.5米、直径15米。(撰文 王照伦)
注:2016-01-01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