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平邑县历史文化展览馆·曾参

2021-08-06 07:03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平邑县历史文化展览馆·曾参

 王照伦


(戴敦邦 周一新绘)

 

曾参(前505前435),字子舆,战国时鲁国南武城(今平邑县郑城镇武城村)人。他刻苦学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加之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成为孔子最负盛名的学生,被后人称为“宗圣”,是儒家思想奠基人之一。

曾参求学处世的态度为后人称道。《论语》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可见曾参对待工作、学习和社交是多么的真诚和尽心。他的这种修养方法被历代国人奉为楷模。曾参一生严格按照这一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终于成为当时仅次于孔子的儒学泰斗。

曾参刻苦学习典籍,深刻领会孔子的思想本质,对完善和发展儒家思想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一生致力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工作,弟子众多,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教育家。他的学生广泛收集孔子和曾参等人的言论,编著而成不朽的著作《论语》十二篇。时至今日,人们研究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仍要把《论语》当作最为重要的原始资料。曾参所著《大学》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成为专制社会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他在《大学》中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大纲领和“格物、致知、诚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准则,成为后代理学家讲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另一巨著《孝经》,是传统社会孝道及宗法思想的权威著述,亦是儒学经典著作之一,汉代被列为“七经”之一,也是“十三经”之一。曾参的其他著作因年代久远,多已佚失,经籍不载,难以考证。

曾参是孝的楷模。他不仅著《孝经》规范世人的言行,且身体力行,并提出了“慎终”“追远”的主张。《论语》载:“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参认为要慎重地对待父母的死亡,对老人的丧事,心诚且符合礼仪就行,不必追求排场。同时,他认为厚养胜于厚葬。曾参还要求人们对亡故的老人常存思念之心,应经常记住父母的恩德,不要因时间的流失而忘却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思想,就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曾参对儒学的继承和发扬,注重其本质。《论语》载:“子曰:‘参乎!吾道以一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由于他掌握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才使得他成为建树巨硕的儒学大师。(撰文  王照伦)

 

注:2016-01-01开馆。


平邑县历史文化展览馆·曾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