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奇人异士列传 尤里乌斯凯撒 之 罗马陷落
为凯撒的辩诬
今人提起高卢战争之后的凯撒,大多是要批判一番的。原因很简单:在各种意义上,凯撒都能算是独裁者,同时他也是罗马帝国制的始作俑者。
众所周知,罗马经历了三个时代:王政时代、共和时代,以及帝国时代。在大家的固有认知中,罗马从王政时代发展到共和时代,可以说是历史的进步。之后,走过共和时代之后的罗马,应该理所当然地进入“民主时代”,完成向下一个历史阶段的进步。
但是,万恶的凯撒,以及厚颜无耻的屋大维,竟然开了历史的倒车,不仅完全摧毁了罗马共和制,甚至还让罗马倒退回了既专制又腐朽的帝国制。这俩哥们儿真是罪大恶极,罄竹难书!
然而,对于如此肤浅的历史观和现实认知,笔者很难苟同。
首先,罗马王政时代,当然和斯巴达王政时代、波斯帝王时代、中国春秋时代,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罗马共和时代,和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共和城邦、法兰西共和国、美利坚民主共和相比,不能说完全不同,只能说毫不相干。
因为罗马共和时期的共和制,甚至都不能算是“贵族共和”或者“权贵共和”,而只能说是“寡头共和”,是一种变相的独裁制。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今天常说的“民主共和”,其针锋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专制独裁”,而是“贵族共和”。民主共和是基于民意,而结成的社会形态,实现社会架构的基础是选举和法制。而贵族共和是基于血统和财富实现的社会统治,统治者的权威来自于他的血统、财富,以及军事实力。
而彼时的罗马共和国,是民主共和制吗?
很多人会说,是的。因为你看,罗马有公民大会,可以决定一切政治事务,罗马的元老院有名无实,只有向公民大会提出建议的权力,而无法拍板决定任何政治事务。罗马的执政官、护民官、行省总督,都是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的,甚至法务官和财务官也需要公民大会投票决定。这难道不能算是民主共和吗?
乍一看确实如此,但只要稍加思索,就能发现其中的荒谬。
首先,公民大会确实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机关,罗马国内一切大小事务,都要由公民大会拍板决定。但是,公民大会一共也才3000人,就算共和末期,公民大会扩充到了5000人,真正有权投票的,也就是这么5000个人。而且这5000人和今天的国会议员不同,既不是选举产生的,也不是专职的。而只不过是从每天最早到公民大会会场的人中随机抽出来的。
这种选举形式,自然很容易被有权有势的大贵族和大将军们操纵。将军们只需要联络自己的旧部,号召大家凌晨一起赶到会场,就能完全操纵投票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凯撒参加竞选大祭司的时候,一定要找庞培和克拉苏帮忙。
所以罗马的公民大会,根本就不是属于全体公民的民主,而只不过是属于那300来个有权有势有人脉,能够轻易操纵选举的元老院贵族。
但是,这些元老院贵族能够成为贵族,不是因为他们的才华或者财富,而只是单纯地因为他们是罗马的“创业投资者”。
罗马最初是个城邦国家,是后来选择投奔罗马的部落和城邦越来越多,所以最后才成了首屈一指的大国。王政时代早期,来投奔罗马的部落有大有小,有的部落酋长只带了百来人,而有的部落则多达上万人。共和时期首屈一指的大贵族——克劳狄乌斯,当年就是带了3万人来投奔罗马。
而这些部落酋长,后来都清一色地成为了元老院议员。当然,由于连年作战、家族绝嗣,最初的1500多名元老院贵族,到了凯撒时代只剩下了300多人,但这三百多人的议员席位都是清一色世袭传承的,包括凯撒自己。
而共和时代的普通公民,无论多么有钱,多么有声望,多么有才华,都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元老院的一分子的。共和时代的一般平民,最多也就是做到骑士阶级,成为“商业贵族”。而想要实现阶级跨越,从“商业贵族”摇身一变,成为“政治贵族”几乎完全不可能。
公元前133年的格拉古兄弟改革,其重点改革项目之一就是允许权力流动,允许普通公民和骑士阶级通过选举成为元老院议员。结果格拉古兄弟被害怕失去权力的贵族们诛杀。
到了苏拉执政时期,贵族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力,更是大开杀戒,把之前支持过马略改革的平民派知识分子、骑士阶级、商业贵族赶尽杀绝,当时在罗马广场上,每天有200多个知识分子掉了脑袋。而且他们的头颅被直接摆在广场上示众,吓阻一切胆敢挑战贵族权力的人。
当时年仅13岁的凯撒,就住在距离广场不到300米的“苏布拉”里。萦绕在广场周围的血腥和尸臭也成了凯撒一生的梦魇,甚至直到他40岁远征高卢期间,闻到尸臭的时候都会有严重的应激反应。
我想,当时尚且年幼的凯撒一定多次询问自己:这真的是“共和”吗?罗马真的有“民主”吗?罗马公民真的有自由吗?
如果我不挺身而出,什么都不会改变,如果我不就地奋起,我们都会被毁灭。
……
如果我不渡过卢比孔河,罗马还要继续堕落下去,直到腐朽、愚昧、目光短浅、极端利己的贵族们把所有人拖入地狱。
进军罗马
凯撒渡过卢比孔河之后,当天上午10点就到了里米尼。里米尼是位于罗马城北部的前哨堡垒,其中驻扎的600多警卫队几乎没有做任何抵抗,就开城投降了。
罗马时代的一个标准满员的军团,一共有6000到9000人。而由于高卢战争中的减员,凯撒手头的第13军团,实际只有4500多人。事实上,由于缺乏补员,除了云雀军团之外,凯撒手下所有军团的兵员都只有满员状态的2/3左右,伤亡较大的第9军团甚至只有一半。
这也就是为什么贵族们料定凯撒绝不敢忤逆元老院。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个问题:凯撒的军团人数确实很少,但他究竟是为什么用这么少的人,打赢了持续9年的高卢战争呢?
在里米尼,凯撒把5个大队的兵力交给了安东尼,命令他向西前进,进攻阿雷佐,古里奥带领3个大队进攻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堡垒,而自己带领剩下两个大队驻守里米尼。
进攻阿雷佐,是为了控制罗马北部的交通要道——卡萨亚大道,而进攻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堡垒,是为了阻遏罗马南部的阿皮亚大道,而凯撒自己驻守里米尼,是为了控制弗拉米亚大道。
如此一来,凯撒就控制了意大利半岛所有主干道,在补给和机动上占据绝对优势。
安东尼和古里奥的行动非常迅速,当天晚上,也就是公元前49年1月12日,古里奥就占领了佩扎罗,第二天占领法诺,第三天占领安科纳,第四天,安东尼也顺利拿下了阿雷佐。
更重要的是,凯撒的进攻极其顺利。意大利各个城市、堡垒的守军甚至都懒得假装抵抗一下,他们几乎是刚看到凯撒的银鹫旗就立刻开城投降,迎接凯撒的部队的,不是礌石和箭矢,而是鲜花和欢呼。平民和守军们几乎是抬着把士兵们送进城中,好像13军团的将士们不是在攻城,而是衣锦还乡。
这个时候,元老院向凯撒派出了两个使节。
时任法务官的罗西乌斯和凯撒的堂弟卢奇乌斯,带着写有“元老院最终劝告”的信笺,来到了里米尼。
他们见到凯撒之后,向他宣读了元老院最终劝告,其内容是:
1、元老院代表罗马全体公民,勒令凯撒立刻解散军队,回到首都,接受审判。
2、元老院宣布凯撒为“国贼”,从即日起不再受法律保护。
3、凯撒手下的军团士兵立刻放下武器投降,接受庞培的领导。
其实这俩哥们根本不必特意把元老院最终劝告的文书交给凯撒。因为凯撒早在1月7日,元老院决议刚通过的时候就知道了。
不过,凯撒的堂弟卢奇乌斯还带来了庞培写给他的亲笔信,内容大概是:我庞培已经知道你小子的所作所为了,希望你立刻把手下的军团解散,把军队指挥权移交给我,不要不识抬举。我庞培呢,一向公事公办,今日和你为敌,并不是出于个人恩怨。希望你学会控制情绪,理性思考,不要继续做伤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了。
庞培在这封亲笔信中没有提到任何解决冲突的办法,其行文语调,完全是见多识广的长辈教训年轻幼稚的晚辈。
我想凯撒接到信的时候一定在暗暗发笑。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包括庞培在内的元老院贵族们,竟然还没搞清楚问题严重性,这些酒囊饭袋还没有认识到一个基本的现实:和手无缚鸡之力的格拉古兄弟、萨图纽斯、喀提林不一样,凯撒现在是手握重兵的凯旋将军,他手下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军团,而庞培手头的那几万个未尝战火的新兵蛋子是绝无战胜的可能。
凯撒当场给庞培写了回信,回信中,凯撒表示作为一个晚辈,自己会向庞培学习,抛下个人恩怨,维护国家利益。
在回信中,凯撒提出了最后的妥协协议:
1、庞培前往西班牙就任总督。
2、庞培和凯撒各自解散军队,意大利半岛恢复非军事化,一切政治活动恢复正常。
之后,两位使者带着凯撒的回信,回到了罗马,但是他们并没有把回信交给庞培。
准确地说,他们此时已经没办法把信交给任何人了。
因为元老院贵族们给凯撒撂下狠话之后,就撒丫子跑路了。几乎所有元老院贵族,以及两个执政官,还有庞培本人,都趁着使者给凯撒送信的时候跑了。
1月17日,因为害怕凯撒的声威,庞培决定逃到自己的军团驻地加普亚,而失去了庞培这一靠山的贵族们也作鸟兽散。
1月18日,凯撒兵不血刃地占领了罗马城。从凯撒发兵叛乱到罗马城陷落,只过去了6天,期间没有任何人员伤亡。这些高贵的元老院贵族们逃跑的时候相当匆忙,甚至连国库里的黄金和银币都没带走。堆积如山的财宝、粮食,以及武器装备就这么拱手送给了凯撒。
凯撒没有在罗马城逗留,而是走到了安科纳扎营。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庞培写给他的第二封信。
信中依然措辞强硬,元老院贵族们要求凯撒立刻解散部队,缴械投降。之后,元老院视凯撒的认罪态度,决定是否免除他的罪责,并且允许他参与竞选执政官。等到事态平复之后,元老院会为凯撒举办凯旋仪式,庞培也会去西班牙就任总督。
然而只有白痴才会接受这些条件。这封信对凯撒来说全是废话。
2月3日,凯撒离开了安科纳,继续南下,进攻庞培的私人领地——奥西莫。
奥西莫守军只是看到凯撒的旗帜就投降了。由于庞培的管理不善,奥西莫缺乏城防设施,守军也大多是临时招募的民兵。凯撒占领奥西莫之后,就把守军全解散了。
2月5日,凯撒的另一只军团——第12军团终于也来了,他们在费尔默和凯撒本队会和,继续向南进军。一路上的战况和之前大同小异,各个城市只要看到凯撒的旗帜就会投降,然后凯撒也不会在这些城市上浪费时间,只是解散了临时招募的守军,就继续向南进发了。
这个时候,庞培也终于做好了准备,他打算在意大利南部小城科菲尼昂与凯撒决战。
科菲尼昂投降
庞培在自己的驻地招募了33个大队的士兵,相当于3个满编军团。他此时的兵力大约是凯撒的两倍,所以他非常自信。
2月15日,庞培率军北上,准备迎击凯撒。而后者正在科菲尼昂城下扎营,准备攻城。只要庞培这时候前去进攻,就能和城中守军里应外合,两面包夹,把凯撒彻底消灭。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还没等庞培走到科菲尼昂,科菲尼昂就已经投降了。
2月20日,“云雀军团”也赶到了科菲尼昂,与凯撒会和。凯撒手下兵力瞬间增加到了4个军团。
科菲尼昂守军看到凯撒的阵势,吓得差点尿了裤子。被凯撒的军势吓得魂不守舍的守军士兵们,趁夜绑架了守将阿赫诺巴,然后开城投降。
得知了科菲尼昂投降的庞培放弃了进军,他大概是觉得既然凯撒已经占领城市,那么继续进军就毫无意义了。
凯撒接受了投降,并且释放了所有俘虏。之前有几个元老院贵族躲在科菲尼昂,他们也得到了释放。
凯撒的宽容引起了强烈反响,他士兵们进驻城市的时候,不停地对着城中平民大声呼喊:宽容敌人的凯撒!抛弃友军的庞培!
就连凯撒的政敌——西塞罗也写信盛赞凯撒的仁慈。
而凯撒收到信之后,也迅速写了回信:
致西塞罗:
我知道你非常理解我,所以你知道我的所作所为,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没有任何残暴和邪恶可言。
那些从我手中重获自由的俘虏,那些背叛过我,但又得到了我的宽容的贵族们,即使他们日后再次拿剑指着我,我也不会对今日的所作所为抱有丝毫后悔。我会遵循自己的内心准则而活,我也认为世人皆应如此。
庞培的狼狈
得知科菲尼昂陷落的庞培,带兵向南逃窜。虽然他手头有三个军团,但这三个军团中,有两个曾经和凯撒在高卢浴血奋战,建立了深厚的袍泽之谊,而剩下的一个是刚刚招募的,完全没有实战经验。
虽然此时凯撒手下的4个军团都不满员,人数大概只有正常满编的1/2,但是庞培依然没有正面战胜的信心。
凯撒拿下科菲尼昂之后,守城的9个大队选择了加入他的军团。
2月25日,也就是科菲尼昂陷落的4天之后,第8和第12军团也赶到了。算上投靠的原庞培军,凯撒手下已经有60个大队的兵力了。
庞培向南一直逃到了布林迪西,他准备在此渡海,彻底逃出意大利半岛。
其实这个时候,如果凯撒全速追击,他是来得及拦截庞培的。但是这时候,凯撒犹豫了,他依然对和平协商抱有幻想。或许是因为他想起了曾经和庞培一起执政,一起演讲,一起爆锤元老院的时光。所以,3月4日,凯撒走到布林迪西城下的时候,并没有急着攻城。他给庞培写了一封信,表示他希望与庞培和谈,和平解决此事,不要把凯撒和元老院的冲突演变成蔓延整个罗马的内战。
然而凯撒一犹豫,庞培就有机会了。
3月9日,庞培给凯撒回信,表示他必须和两位执政官商量一下,才能做决定,希望凯撒能等一下。
然而,庞培其实根本没有要和谈的意思,他甚至根本就没有跟两位执政官提起过这件事。收到凯撒的信之后,他一边找各种理由推脱应付,拖延时间,另一边紧锣密鼓地安排士兵们渡海撤退。
3月17日深夜,庞培分两批,把手下50个大队的士兵都送出港了。这时候凯撒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上当了,他一觉醒来,才发现整个布林迪西已经是一座空城,庞培和他手下的军队,以及两位执政官和一百多个元老院贵族,都已经跑得没影儿了。
凯撒站在布林迪西港口,眺望着汹涌的亚得里亚海,仰天长叹。他明白,他与元老院贵族的这场冲突,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了,冲突一定会演变成内战,届时一定又是尸山血海,血流成河。
在布林迪西逗留了两天之后,凯撒率领部队离开了南意,前往首都罗马。罗马共和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即将拉开序幕,庞培和凯撒,两个不世出的天才将领,即将展开惊心动魄的决战。
结语
发生在公元前49年的罗马内战,一直被后世的史学家津津乐道。大部分人,对于这场内战中的庞培的表现,是不敢恭维的。但至少在我看来,从公元前49年1月7日到3月17日,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庞培的表现并不算糟糕,而凯撒的表现也不算出众。
首先,放弃罗马城并不是庞培的决定,而是元老院贵族的一意孤行。元老院贵族们听说凯撒占领了里米尼之后,就吓得魂不守舍,连夜卷铺盖跑路了,他们逃跑之迅速,态度之坚决,以至于当时罗马平民的小板车都被他们一夜之间买光了。
庞培是在其他所有人都无心应战,只知逃窜的时候,不得不跟着一起跑的。所以这一点无可厚非。
当然,放弃罗马城是贵族派以及庞培的巨大战略失误:
首先,首都是国家的心脏,抛弃了首都就相当于把正统政府的地位拱手让人。之后凯撒可以随便以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名义发号施令,他以后不论攻击谁都理直气壮,不论发布什么法案都畅通无阻。凯撒从此以后就有了一面绝对正义的旗帜,他所有的敌人在合法性上都矮了一截。
其次,罗马公民,尤其是首都公民,是公民大会投票权的主体。虽然罗马存在着民主投票,但是能够真正每天去大会会场投票的,基本上只有首都公民。这些公民都会认为是贵族和庞培抛弃了自己。这些人毫无疑问地会倒向凯撒,拥立凯撒建立的临时政府。
如果凯撒再决绝一点,他甚至可以反过来操纵现在的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宣布庞培和贵族们为“国贼”。
但是即便如此,庞培在撤退的时候还是展现出了他作为天才将领的能力。他出逃的时候,身边只有十几个随从,但是他一回到自己的军团驻地,就马上控制住了局势,并且立刻招募私兵,拉起了一支33个大队的军团。不仅如此,在科菲尼昂陷落之后,他一边撤退,一边招兵买马,把手头的33个大队扩充到了50个大队。甚至最后,在布林迪西渡海撤退的时候,他也没有落下一个部下,把50个大队的2万多士兵,一个不差地带走了。
这难道是凡夫俗子做得出的决策?
而且庞培和凯撒不一样,庞培在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基斯坦、埃及都拥有广阔的私人领地,这些领地每年上缴的税收高达2亿塞斯特斯,是高卢和北意的5倍。而且至今为止罗马海军依然效忠庞培,只要还拥有海军力量,庞培就可以随时再次登陆意大利本土,让凯撒腹背受敌。
对于庞培来说,他已经做出了最佳决策。以他现在的实力,就算是苏拉、马略再世,也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很遗憾,他的对手不是苏拉,也不是马略,而是凯撒。
他很快就会明白,为什么凯撒被后世称为神君,为什么至今的意大利中学历史课本上,还把凯撒称为“史上唯一的创造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