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园区系列1——产业园区的能耗压力

2022-02-04 11:04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快车通道:

碳减排制度系列汇总

CCER制度系列汇总
CCER 项目减排效益测算系列汇总

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系列汇总

动力电池发展趋势系列汇总

ISO 14064-1系列汇总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汇总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园区系列的相关知识,大纲如下:


一、产业园区的能耗压力


二、碳中和园区的样貌


三、碳中和园区的挑战1


四、碳中和园区的挑战2


五、碳中和园区的挑战3


六、碳中和园区的解决之道1


七、碳中和园区的解决之道2


八、碳中和园区的解决之道3



今天分享第一部分:产业园区的能耗压力


自 1979 年深圳蛇口工业园打响了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第一炮,园区建设正式步入快车道,以科技创新驱动的高新区、科技园和以商贸流通驱动的物流园、自贸区相继涌现,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截至 2018 年,经中央核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共计 2,543 家,其他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总数超过 20,000 家,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以及全国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2018 年,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总值为 10.2 万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产总值为11.1万亿元, 二者在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占比超过 23%。若考虑省级及省级以下产业园区,江苏省产业园区对全省 GDP 增长率贡献达到 80%,安徽则达到 50%。


与此同时,产业集群的壮大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增也为能源消耗带来了一定压力,各类产业园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已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3。


产业园区的能耗压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一、电能占园区用能比重持续上升 


依照产业集群的多元化用能需求来看,离散制造业类生产以电能驱动为主,辅助系统中采暖和空调占总能耗比例较大;过程工业类产业用电占比较小, 蒸汽及冷需求应用较多;新兴研发类产业与建筑能耗相似,电能消费占比较大。


随着工业电气化的推进,预计到 2050 年全国工业生产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将达 52%,各类建筑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65%。


各终端部门电气化水平:




二、现有园区供电方式与低碳路径相矛盾 


从园区能源结构分析,由于受我国电能生产现状所限,2020 年采用电网供电的园区 67.8% 的电力供应仍然依靠化石能源;而且以单向供电为主的现有园区配电网结构无法适应大量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而未来转变后的园区多端供电模式会导致电源波动频繁,难以快速定位并切除故障点。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和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变流环节容易造成能源损耗,同时所产生的谐波对电网的电能质量也存在一定影响。



传统配电网:


三、综合能源管理体系依旧落后 


从园区能源管理情况来看,目前多数老旧园区缺乏有效的能源信息采集手段,能源管理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而新建园区内的能源信息系统多为各自孤岛运行的独立系统,信息流通存在障碍,无法通过数据交互实现系统之间的调控和优化。


如何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园区实现高碳排放电能的有效替代,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如期实现“3060”双碳目标?借助电网体制改革,以微电网、增量配电网为依托,优先从综合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着手,借助数字化手 段,深入挖掘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效应,探寻电能综合能源利用体系“最优解”,打造面向未来的碳中和园区。



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园区系列的第一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的内容:碳中和园区的样貌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中和,碳交易,碳资产,碳计量,碳排放,林业碳汇,绿色金融,CCER,ESG,CCUS,锂电池,电池回收,电力碳中和,电价政策,汽车碳中和,碳汇造林方法学,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抽水蓄能,ISO14064-1,绿电专家交流,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碳减排制度,CCER制度,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动力电池发展趋势,钢铁碳中和,氢能


 

付费服务: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园区系列1——产业园区的能耗压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