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历史小常识87——梵蒂冈

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位于南欧(西欧、亚平宁半岛),罗马城西北,罗马人民广场对面。四面与意大利接壤,欧洲五袖珍之首,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全境为城市地形,属地中海气候。


梵蒂冈最早是罗马城的一部分,395年划归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东哥特王国统治。555年,东罗马帝国收复了意大利中南部,将罗马城献给了罗马主教,从此成立了教皇国。

568年,伦巴第王国一度围攻罗马,被教皇国击退,并通过使伦巴第人改信天主教维护了和平,728年,伦巴第王国将中意大利地区献给教皇国,754年,法兰克王国的矮子丕平吞并了伦巴第王国,将原来东罗马的拉文纳地区献给了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法兰克帝国分裂后,教皇成为处于欧洲皇帝之上的皇上皇,有权力罢免皇帝,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之后多次与教皇发生冲突,均惨败。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这种情况才结束。

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国只剩下了罗马一座城市,1870年,意大利占领罗马,教皇国退缩到现代梵蒂冈的范围内。1929年,教皇国改称梵蒂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