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侯喜瑞艺高德亦高(刘元彤)
【注】1983年2月,侯喜瑞先生去世,梨园齐悲,《中国戏剧》于5月发表了一组纪念文章,现摘录刊出。

京剧艺术家侯喜瑞先生逝世了。侯老不仅给我们留下珍贵的艺术财富,而且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戏德,也是十分令人怀念的。
使我终生难忘的第一件事是:远在一九四三年,我刚从富连成出科,嗓子还处在变声过程的后期。为了生计,只好硬着头皮,边演出边调养,有一次,由师兄弟康元才邀请,同演一场《法门寺》。侯老扮演刘瑾,马富禄扮演贾桂,我扮演宋巧姣。佛殿上一大段唱唱完之后,嗓子突然出了变故,一字不出。后面郡坞县、刘媒婆尚有当场质对的一些话白和几句〔散板,可就是干张嘴不出音。处于这种焦急情况之下,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侯老与马富禄老师,不待我再张嘴出丑,便抢着“接茬”。这两位老前辈,一对一口地念词儿,并即兴发挥了他们的创造,而又不失其所扮人物的身份,这不但救了场,而且为演出增色不小,博得了观众的彩声。
侯老留给我第二件难忘的事儿发生在,一九六三年。我因尚小云老师拍摄教学纪录片的事宜曾去西安。正值侯老也去西安传艺讲学。侯老闻知我从事戏曲导演与研究工作之后,为了勉励我多方求知上进,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戏曲表演艺术要讲辩证法的掌故。
侯老说,那还是在四大徽班刚刚进京不久,一位苏州籍的花脸名宿专程去找徽班里一位唱花脸的好角去“攀道”。这位苏籍花脸一见徽班唱花脸的好角,其貌不扬,个子又矮,不以为然,于是产生了一段十分有趣、也很耐人寻味的对话:
苏籍花脸问:“先生你是唱大面的嘎?”
徽班花脸答曰:“不错,是的。”
苏籍花脸惋惜地说:“你的脸盘太小了。”
徽班花脸:“我的脸盘子不大,可是我勾脸的技术好!”
苏籍花脸:“可惜哟,你的个子也太矮了。”
徽班花脸:“莫瞧我的个子小,到台上我使用的身段、架式大耶!”
苏籍花脸:“你的眼睛,也长得忒小了。”
徽班花脸:“莫看我的眼睛小,使用起来,它有神!”
苏籍花脸:(见到所提问题,都被一一驳回,直感心里有点不是味道。最后用一种挖苦的语调)“说得再好,你也是个‘小角色’!”
徽班花脸:(冷冷地回答)“莫看我个子不大,在台上我应功善演的全是‘大将军’呐!”
通过这次斗心功的“攀道”之后,这两位老前辈是“不打不相识”,从此以后,他们倒成为花脸同行在表演艺术上的挚友了。
侯老在讲这个梨园掌故时的主脑,并不在于“同行是冤家”,“台上比粗,台下比横”。而是着重说明戏曲表演艺术中的辩证关系。这段谈话给了我莫大的启迪。
【作者:刘元彤 1983.5《中国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