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治疗中的叙事||《叙事取向实践解析》笔记(二)

2021-11-27 21:23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过往的心理治疗中,专家倾向于将来访者的诉求与行为从生活场景中剥离。叙事则从当事人所在的地方开始对话,尊重那些被科学客观主义排除在外的体验世界。在叙事的咨询中,讲述具有赋予体验意义的力量,使得人能够通过讲述行为恢复常态,让个体客观地看待自己,甚至与自己的体验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在以一个第三人称视角的“我”描述事件)。

叙事咨询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在“此时此刻”当中去支持、连接过去的自我。来访者在讲述过去时,是在“此时此地”的场景中展现出讲述行为,正是在这样的言语化中,使得过去的故事得以“再建构”。在这样的对话中,当事人将过去的事件讲述给了一个非日常的对象(咨询师),置身于一个与目前截然不同的意义场(语境)中。这种不同,唤起了来访者不曾想起的记忆、联想(例外事件),帮助他们重新审视了事件的意义。

临床叙事的要素:

(1)对话。对话是一种站在“现在”对过去进行“再语境化”的过程。通过反复的重新讲述,来访者对事件的觉察也会越来越多,细节的描述也会越来越详尽。

(2)意义。咨询师应关注对话中来访者构建了怎样的体验世界,学会区分咨询师“听到的内容”和来访者“实际讲述的内容”。咨询师需要放下自己想要评价判断的意图,以免陷入“想要从对方那里听到想听到的东西”的盲区中。

(3)语境。由于人们生活的语境不同,即便是同一个词也可能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对于来访者反复使用的词汇,需要去探讨来访者是以什么样的意义在使用这个词。咨询师获得的关于来访者的讯息不应只局限于某个量表的得分或者是某个标签式的评价,因为这些讯息会因为来访者或来访者周围的人如何看待这件事而发生变化。例如,来访者是否看重这个能力的评价,他的家人如何看待这个能力……在丰富的语境中,我们才能够慢慢了解这些讯息对于来访者的意义是怎样的(意义的场)。另外,咨询师应当注意自己的“元叙事”,觉察自己是否过度依赖专业知识背景创造出来的某种关于来访者的“现实”。咨询师不应待在自己事前准备的语境中(如“接下来要接待一个焦虑的人”),否则容易限制来访者的故事。

来源:

《叙事取向实践解析》

森冈正芳 编著

吉沅洪 等 译


心理治疗中的叙事||《叙事取向实践解析》笔记(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