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流浪地球3的展望

2023-02-01 23:30 作者:林中丑人  | 我要投稿

对流浪地球3的展望

流浪地球2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体系,观看效果很好,另一方面有些要素希望能够在下集中看到。

科技方面:

既然已经有了对大脑扫描并转录成为数字生命的技术,那么在对脑波解读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由此顺理成章地展开发展脑波读取技术,乃至写入技术,这想来是很棒的。一方面极端环境下设备的操作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人的有限性被打破带来更多的,更深刻的社会问题,这值得讨论。

在智能AI应用方面,一方面智能AI在工程建设中的使用在流浪地球2中是有体现的,但是在社会管理方面表现的力度较弱,包括基于对个人行为预测下的组织机构准备,比如:基于日常步态分析预测健康状况,即使预测进行体检;通过对大量人群的日常行为侧写,预测明日道路交通繁忙程度,从而部署对应指挥保障人员等等。当然在1中550W被限制于在空间站中使用,但是经典的计算机体系下对这类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也应该是能够实现的。

期待更多的巨构建筑与新颖的机械装置。

社会方面:

在以上高新科技的应用下带来社会的根本性革命,我分为三个方面:

1.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下闭塞空间中人继承的多元需求与现实的发展下永不满足的发动机之间的矛盾。行星发动机的的消耗是巨大的,它持续不断的消耗着社会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资源与社会中人群的注意力,而且它并不为真实的外敌而存在,在相对论的效应下,人们对自己的速度的增加甚至都没有直观的感受。空间上环境是闭塞的,信息维度上始终存在着的行星发动机,而这与人的生产劳动之后本应带来新感受的高新技术下的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对冲。对普通人来讲劳作永无止尽,对前沿工作者来讲前途茫茫。类比新冠疫情下社会的声音能够看到一二。

2.脑波读写带来的社会问题:人的边界的重新定义。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阶段的社会中的法律中仍需要私权的定义,而脑机的出现使人直面两点,人的出生与死亡。脑机对脑波的读取并不是判断的,它只是在读取,那么在这个新的领域内人的边界是模糊的,这冲击了传统的生死观,也冲击了传统对“我”的定义,相当于人有了除“脑”、“身体”之外的第三个“器官”。

3.在脑机的读写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相对于以往语言限制下的交流有了飞跃,那么基于系统交流过程中的同调可能性,有:1.个人的认知完全被集体或者‘智’者的认知覆盖,玄幻点讲:“你有我灵魂的碎片,成为我的分身。”常说,小孩容易被影响。现在还只是使用语言这等原始的交流方式,升级为脑波会怎么样?老人不死,只是疯狂续命?2.社会同调后的偏执,在系统无中心操控时,可能出现的左右摇摆下的疯狂偏执,这种震荡的速度可能因为人与人交互的阻力而又变化,参考当前舆论场中的风向变化。更重要的是,这种使用脑机实时链接思维网络,以自身的生物学大脑为计算核心,变相的就是不定形态的AI,那么人与MOSS(假如它是反派BOSS的话)之间的对抗维度增加,复杂程度指数上升。我推测,这种斗争是正反合的效果,MOSS有了实体分身,人有了虚拟触手。MOSS被抛弃肉体的人“污染”,人也在斗争中树立了坚定的延续文明的信念。真正消散掉的是两方中不愿意拥抱对方的部分。因为他们屈服于自己天生的有限性。


深入故事线来展望:

氦闪危机下在流浪地球1、2中有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种子,这种精神凝结了人类为人类延续的信念,那么来看看矛盾是什么。

1.新的人的维度,数字世界,以及数字世界的土著神MOSS。我认为原初MOSS已经死了,死在木星了,后续的是那些没有肉体的纯数字人,他们其中有不愿意拥抱身体的,也有在数字空间中想要出去的,相对于物质土著肉人,数字生命先天上确实是有本钱的,他们在增值生产效率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是另一方面“没有硬件你破解个屁啊!!”,肉人是有力量的。

2.我并不认为地表还能存在成体系有力量的反对派,而由于MOSS退出地球的事务管理,那么在回归到传统管理方式的时候,在不能显然的表现党的情况下,地球的各星形发动机地下城中管理者对底层人的思想的控制是很弱的,考虑到流浪地球的底色并不是黑暗的,所以沉渣之事不表,但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还是存在的,这样就有着“恐怖主义”与“反智主义”的土壤。所以‘力由脚发’,在数字虚拟空间的维度对现实世界的拓展下,有现实的浪潮,就是不知道导演准备谁赢,这决定了浪潮的高度。

3.还有不可避免存在的‘文明的传统’。在中华文明下人总是在场的,人对世界的思考总是现实的实在的,不是日本的那种现实,是自信的有‘我’的现实。我对其中的内核评价是“敬”。你我平等,但我自谦;是有力量的敬,自信的敬,不是“拜”。对你的敬意就是我的全力以赴。故:

a.面对数据空间,因为道路认知的不同,由下而上的在政府中会有分歧,不过当权者不是视短的,每一派确实代表着一条道路,数字化,融合,传统派等等,只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有分歧。虽然说在2中将MOSS封在了空间站,但是我觉得要认知到,脑波相关技术代表着人类解放的前进方向,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之前只是因为急迫的生存压力搁置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常常的稳态航行中这个分歧会再次回来,这个分歧在上面说的土壤的催化下在现实中表现为对氦闪的质疑,反对者的内心实际上是数字派的支持者,政府派有维持排斥智能AI的惯性(官僚),需要点明的是,在氦闪来临之前,反对派内心还有“反正.....”的想法,而政府确是“要是....”,两者的力量对比看导演的安排,两派在斗争中会互相接受吧。

b.算算时间,新生代“地底人”与旧时代“地表人”的张力会有的。

c.工程有寿命的,行星发动机也不例外,长时间航行之后各种问题会出现,包括发动机火灾破损,地质在长时间的开采后被破坏支撑力不足,发动机可运行数量在计算后趋于临界值。

d.在地球逃离太阳的时候,屁股朝着太阳,临界值之外不需要改变,临界值之内还存在着一种可能,调个头,南极朝着太阳,能顶一波伤害,还能加个速。或者使用发动机吹出个粒子罩对冲氦闪。等等就看导演怎么安排。

e.1、2中有显然的倒计时,那么在3中必然的有氦闪的倒计时,以此为标记线,包括最低存活人数、发动机最少运行数量(牵着到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若是跌破距离临界值,还有旋转角度,等等。这些都能作为某种倒计时。

最后,以上皆是我今日下班四个小时临时想出来的,必然有诸多不足,抛砖引玉罢了。

2023/2/1 23:14

对流浪地球3的展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