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13 台里海滨构造观察路线 路线总结

一、完成工作量
1.路线长度:1.4km
2.路线定点:2个
3.照片:4张,素描图:4幅,信手剖面图:0幅
4.采集标本:0块
二、主要认识
1.地层
本路线未发育成层岩石。
2.岩浆岩与变质岩
①绥中花岗岩(Ars)
岩性为灰绿色块状绿泥石化黑云母二长花岗片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白云母、绿泥石、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片状构造,发育片理,片理产状为340°∠75°,粒度约为1-2mm。中粒等粒变晶结构。岩石定向性明显,岩石中发育有S-C面理,C面理即为片理。由S-C面理产状可知为受右行剪切作用形成。岩石年龄约为2.5Ga。

②糜棱岩
岩性为灰绿色块状眼球状斑状闪长糜棱岩。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糜棱结构。眼球状构造。岩石定向性明显,面理与绥中花岗岩(Ars)的片理产状一致。斑状变晶结构。眼球状斑晶粒度约为1-2mm。岩石中发育有S-C面理,,与绥中花岗岩(Ars)一样由S-C面理产状可知为受右行剪切作用形成。该岩石切穿了绥中花岗岩(Ars)。该岩石年龄约为216Ma。
③伟晶岩
岩性为浅红色块状等粒粗粒条带状二长花岗伟晶岩。主要成分为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伟晶成分多为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粒度约为15-30mm。条带状构造。岩石有微弱的变质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因重结晶作用形成伟晶。该岩石条带的产状与绥中花岗岩(Ars)的产状一致。该岩石切穿了绥中花岗岩(Ars)和糜棱岩。该岩石年龄约为216Ma。
④花岗岩
岩性为浅红色块状等粒中粒二长花岗岩。主要成分为石英40%、碱性长石30%、斜长石30%。粒度约为2-3mm。块状构造但有微弱的定向性。岩石中有极微弱的变质作用,其微弱定向性的“面理”产状与绥中花岗岩(Ars)的片理的产状一致。该岩石切穿了绥中花岗岩(Ars)、糜棱岩和伟晶岩。该岩石年龄约为150Ma。


3.构造
①节理
花岗岩中见有两组剪节理,产状及交切关系不明。
②褶皱
本路线未发现任何褶皱现象。
③断层
绥中花岗岩(Ars)内见有一右行走滑断层,并以糜棱岩为标志可以判断,伴随韧性剪切到并与其走向一致。断层断距约为0.4m,断层面产状不明。
三、存在问题
本路线的主要问题有岩性观察描述不详细、构造现象描述过少、产状测量过少等。
该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东部,未发育任何成层岩石。
2.5Ga前即太古宙(Ar)与元古宙(Pt)交界时,该地区因岩浆侵入大规模侵入形成了绥中花岗岩(Ars),并构成华北克拉通的基底。
到了216Ma前即三迭纪(T)时,该地区由于印支运动岩浆活动先后侵入闪长岩和伟晶岩,并发生左行剪切作用而有微弱的变质作用。
到了150Ma前即侏罗纪(J)时,由于燕山运动产生右行剪切应力而使岩石发生强烈变质,绥中花岗岩(Ars)变为片岩,而闪长岩则变为糜棱岩,同时花岗岩也侵入其中并微弱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