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肺腑之言
1.0
网叔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其实非常浮躁。
一出社会就想赚大钱。然后不断创业,东搞西搞,都没怎么踏踏实实工作过。
然一晃2年过去,发现自己快废了:
一无是长,身无分文。
迷茫了。迷茫了就拼命看书,看能找到的经典书籍。研究历史上的成功者的共性,研究各种成事的规律。
最后发现,其实只要抓两点就可以了:能力+机会
能力,确切讲解决问题,搞定问题的能力。
当一个人能力不够的时候,其实再好的机会,都很难抓住。因为他搞不定。
而机会,对我们这种俗人来讲,就是赚大钱的机会。
这个世界的“机会”其实很多,但是我们往往视而不见,或者看走眼。机会源于认知,不过在当时网叔的眼里,还觉得是运气。
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网叔给自己定了一个不是目标的目标:30岁之前,不考虑赚多少钱,但是到30岁,必须能力出众。
并且把QQ签名改成了曾国藩的一句名言: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现在偶然登录,还是能感受到当年的血气方刚)
然后闷头干了很多年。
事实上,回报来的网叔我想象的还要快。在网叔26岁的时候,就有企业愿意花70万请网叔做运营总监。在网叔28岁的时候,就开始能稳定年收入100万以上。
现在网叔已经是奔四的人了。
回头看看身边的同龄人,其实很多都已经定型了,也发现很多有趣的共性:
如果一个普通人,到这个年纪还碌碌无为,那么他年轻的时候肯定没又认真修炼过自己的能力,否则在任何企业做个中高层管理者,没啥问题。
如果一个创业者,到这个年纪还一事无成。那么他过去这些年,考虑更多的往往是机会,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驾驭和掌控这件事情。
没有能力,创业无非是一场赌局。
任何一个赛道,如果它有利可图,竞争都很激烈。如果能力跟不上,机会在那边,在起步之后,很快你就被竞争力对手拉开距离,然后轻松淘汰。
能力,是做事获得确定性的基础。
2.0
最近网叔非常失望。
为什么?
网叔最近花了很多心血去重新复盘、深度研究我们熟悉的、那些在投、准备要投的核心赛道。
包括医药、消费、半导体、光伏等等。
但是反馈并不好,阅读量腰斩、膝盖展。
还有很多看都不看就胡说八道的,或者直接唱反调的。

上面这种声音大概就是典型:
因为不有趣,讲逻辑,重分析。因为太长,信息量太大,最最关键的还不直接给答案。
并且给了答案也提示风险……
(小白:你要斩钉截铁给答案,这样我就敢鼓起勇气乱下注)
总之啊,用户体验差,对小白太不友好。
甚至很多人还提出了“产品”优化意见:
网叔,你每篇文章尽量控制在1000字以内;直接给答案,分析你就烂在自己心里;尽量配有趣好玩的图片;文字一定要幽默有趣,最好再演个情景剧……
说实在的,这些网叔都会。但是不能这样去做啊!
投资需要全盘思考,并且需要结合环境的变化步步推进,投资追求的大概率和高赔率,没有一定准确的标准答案,并且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我不想像其它自媒体、其它领域的自媒体一样,像哄傻子一样做内容。
投资是反人性的,并且只有反人性的思维方式才能最终在投资中胜出。
迎合,某种意义讲就是害人。
跟网叔早年创业一样。
做好投资其实也就抓两个核心问题:能力+机会
这个能力,在投资领域我们叫认知。通过投资能力赚钱,我们叫认知变现。
在投资市场,机会很多,看起来像机会的机会更多。
看起来像机会的机会,就是坑。
做好投资,就要学会排坑,并且死死抓住机会不动摇。
而认知能力不是玄学。
放到投资上,80%的内容就是踏踏实实做研究。一个变量一个变量去整理,去计算,去分析,最后掌握投资标的的实际情况,然后去判断未来。
其实就是最近几周网叔做的事情……
数据不断腰斩的事情。
研究和分析的方法也不是玄学,大部分公式、大部分方法实际上都是公开的。并且都是过去百年投资大师们呕心沥血的探索和实践总结。
当然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再怎么研究也解决不了“做投资一定赚钱”的问题。
巴菲特都做不到,今年就在新能源踩了大坑。
但是通过研究,我们最后赚到钱的概率就可以大大地提升:
你闭着眼睛买,可能50%的胜率;但是我们通过深入研究买,胜率就能达到80%。
(如果研究下来看不懂的, 也可以直接排除掉,然后做简单题)
然后反复这样操作,我们的胜率就能把你远远拉开。
另外,通过研究也能增加赔率。所谓赔率,就是一次投资中,如果做对的话,我们能赚到的钱的比例(跟本金相比)。
赔率越高,赚的就越多。
如果你研究的深,一来你可以排除掉一些赔率不高的所谓机会。
二来你可以发现一些成长性非常好,或者严重被低估的高赔率标的。
这就是我们做研究的意义,一下子写几万字的最终目的。跟创业修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样,提高我们赚钱的确定性。
3.0
网叔每天都会看各种渠道的留言,有时候看着看着就想笑。
不是嘲讽那种,而是哭笑不得的无奈。
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完全是凭着欲望在做决策。
某个赛道跌几天,因为刺激了恐惧心理,会问:要不要割肉?
某个赛道涨几天,马上又刺激了贪婪的心理,会问:要不要跟?
发估值表的时候,还会有人提出奇奇怪怪的诉求:网叔,预测一下明天、下周的走势。
你不预测,你就没能力……
(网叔:你还是去找那些天天预测的神棍去求签吧)
年纪大了急着赚钱,网叔都能理解。
但不能因为急着赚钱,而失去了基本的理智,成为被贪欲的左右的奴隶。
网叔的读者们,应该都不是刚毕业,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吧?
怎么能这么幼稚呢?
(网叔也幼稚过,但也只20从出头的年纪)
网叔是一个长期创业者,也有多年的投资经验,一直认为,投资并不比创业简单。
在某些方面,投资甚至比创业更难。
为什么?
因为投资中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在创业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企业的变化,并深入管理,一旦察觉不对,你可以立马优化结构、调整战略;但在投资的时候,我们一般人是感觉不到企业的变化的,并且对企业基本面的恶化“无能为力”(最多就是卖了止损)。
如此艰难的事情,大部人投资人却相当随意:
随便看看K线,几万元就下去了;
随便看看新闻,又几万进去了;
听某个大V推荐一下,再十万元下注。
仿佛,投资用的是抽不完,或者抽完了马上可以换上的卫生纸,而不是真金白银。
但是请记住,我们投资用的是自己的血汗钱,是我们自己加班加点、省吃俭用赚来的。如果在投资的时候对标的不熟悉,甚至一窍不通。
那么这样随便下注,真的跟赌博无异。
4.0
小白投资人往往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比较典型的就是认为频繁交易和追趋势能赚大钱。
频繁交易的人,无非是希望抓住每一次赚钱的机会。但是当你的专业和积累不够的时候,现实往往是给你机会你也抓不住,何必乱折腾?
而且,从客观地讲,短线交易并不是一件赚钱概率很高的事情。
网叔之前回测过中证消费2014/1/1-2021/8/20的涨跌幅:
以周为区间,中证消费上涨的概率为50.70%;
以月为区间,中证消费上涨的概率为61.36%;
以季为区间,中证消费上涨的概率70.97%。
基金的持有时间越短,赚钱的概率就越低。因为短期玩的是你死我活的博弈。
你一只小白兔,在残酷的非常大草原,难道想跟狮子抢肉吃吗?
追趋势,本质是被欲望驱动的。
有时小白也不是不明白风险,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欲望。但是,当一个人被纯粹的欲望驱使的时候,离亏钱就不远了。
你想想,当一个品种都已经涨得非常高了,你追进去,再上涨的空间又有多少呢?
反之,回调的空间却很大。
所以追趋势从赔率讲,非常低,非常没有投资性价比。
以中证白酒为例。
去年白酒涨得非常好,假如今年1月1日你追进去,到2月18日,你大概能赚9.6%;但到了3月15日,你的回调却能达到30%,赔率仅为0.32。
多么不值得的一次买卖啊!

但是很多小白就是盲目自信,并且控住不住自己的欲望,喜欢做这种“小概率低赔率”的事。
所以市场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亏钱”这种奇葩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做基金新媒体以来,网叔立志扭转这种现象(基金赚钱,基民亏钱)。一直在劝大家:
普通人,不要频繁交易,不要追涨杀跌。
毕竟我们普通投资人,研究能力一般是不足的,发现不了短期“大概率,高赔率”的投资机会,只能用耐心和时间去换。
逻辑也很简单。
投资中的耐心,指的是耐心等待(公认)优质资产出现低估的机会。因为只有优质资产被低估了,上涨的空间才高,赔率才高。
投资中用时间去交换,指的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历史的经验表明,长期持有,赚钱的概率会提高很多很多。
背后的原因用大白话讲就是,你在好赛道卧倒,机构和职业投资人的镰刀割不到你。好赛道兑现价值的时候,你还在,实惠少不了你。
当然,对于少部分研究能力及其突出的人,什么“时间”、“耐心”都是空谈了。这种人能“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一买一个准,天生会捡钱。
这样的人,网叔鼓励去做趋势、做短线,因为这样赚钱效率才是最高的。
如果今天看网叔这篇文章的真有这样的人,到时候,也请指点网叔几招,不胜感激。
其他人?
不要开口闭口谈“时间成本”了!
你的时间从来就是廉价,怎么到了投资市场就一下子金贵了呢?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