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别话(十七):生病了,记得好好照顾自己

开学前向实习的公司请了一周的假,生病了,着实难受,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痊愈。
记得周一那天上班的时候,咳嗽得让人心碎,无心工作和学习,于是就下定决心来到公司楼下的社区医院挂了个号,安排在下午三点左右前去看病。
这又算是一个人生的第一次吧,第一次一个人去医院挂号就诊。
大学之前生病了都有家人的陪伴,大学之后也生过些小病,一般都是感冒伤寒之类的,但基本上都没有去医院开药,喝点白开水咬咬牙就熬过去了。
这次似乎拖得有点久,家人一再劝说我前去就医,最后我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也恰恰是在这养病的一周,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收获。
下午排队的人还不少,我坐在医院大厅内的长椅上,等待着排在自己前面的人看完病。
挂在墙上的监控视频屏幕上有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即时录像,我的喉咙也愈发的难受,不间断的咳嗽声正一点点消磨着我的耐性。
轮到医生给我看病的时候,离我来医院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恰好那天远在外省的表哥也在医院看病,通过聊天得知他那里的人更是人山人海,像菜市场一样,上下楼梯就堵得个水泄不通,顿生感慨:现在看病的人怎么就这么多啊?
待我看完病之后,才知晓这个医院只开中药,无奈自个儿还得回寝室亲自熬药,早晚各服用一次,连服三天。

看着病历本上那几味药,似曾相识,好像就是小时候感冒了医生给开出的几味,那种苦涩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不料三天过后,我的病情并没有好转,甚至还变本加厉了。最让我难受的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昏昏沉沉即将入睡之际,突然喉咙奇痒得难以忍受,一声咳嗽把我从沉睡的边缘给拉了回来,这简直是种精神折磨。
无奈又去后门新开的医院进行了二次就诊,这次医生开的药是中西两者结合,有口服液,也有含片,基本上算把我给治好了。
我也询问了医生在生病期间有什么口忌的食物,当她说出不能和冷饮的时候,我蒙圈了,难怪三天的中药不见药效,这三天中我每天都喝了冷饮,这个不怪他人,怨自己没有管好自己的嘴。
最近我翻看了微信里面收藏的几则关于设计行业熬夜猝死的推文,我自己也写过几篇关于此类的文章,一篇为《健身不是为了熬夜?不可能的!》,另一篇为《人生最大的讽刺是什么?拿着前半生的钱给后半生治病》。
当时自己也是有感而发,都是基于当时的时事热点写出来的,一则是设计圈内关于碧桂园要求通宵出图的消息,另外一则是在朋友圈里刷屏的年度最扎心的广告,两者后关乎生命和健康。
但是,这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自己没有亲身体会过,所以不能感同身受。
这次换做自己生病了,才真正的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不要工作的这一周,脑子不要想事,放空自己,看书,看视频,睡到自然醒,边思考着人生。

直到我读到了星云大师所著的《人生就是放下》这本书,才发现了我们人生的真谛也莫过于此。

书中通过介绍禅师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来阐释人生的道理,这些故事吸引我的方在于,它不像那些情感类公众号或者成功学、励志学书籍中所列举的那些名人事迹和心理学专业理论,它就是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事例,但是正是这些看似平淡不奇的故事却揭示出了一个又一个人生道理。


后来与好友询交流,我说我们现实社会中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普世价值都可以从佛学中找到出处。
他说,佛法本身不是一种宗教,它不是消极出世的,相反它是积极入世的。佛法的精髓在于它是告诉世人如何坦然面对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倡导一种正确的处世态度。
我觉得这很有道理,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被佛法所带来的这种精神力量所感化,顿生想遁入佛门之念想。
于是我在心里面祷告着三皈五戒,通过实际行动来约束自己,除外界的不可抗力因素外每天坚持素食,不偷盗、不杀生、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彻底戒除掉以前的坏习和陋习。
以前曾立下无数的flag要戒除某些坏习惯,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得如愿,现实一次又一次给自己打脸,但这次我是认真的,因为我在佛法这里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人生在世,行善积德,悟道修佛,慎言谨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人生莫过于此。
2018.9.6 子时 收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