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出租车、网约车,明争暗斗何时休?

2019-06-21 20:10 作者:车驰神往  | 我要投稿

上海滴滴司机驾车暴力冲卡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网约车安全性以及合法性的再次关注,而网约车与出租车由来已久的矛盾,也再一次曝光在公众面前。

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约车叫车方便,车内干净舒适,计费方式透明,在乘坐体验上要更胜一筹。相比之下,出租车经常出现拒载、不打表、态度蛮横等问题。然而,在几次网约车安全事件之后,公众对于网约车和出租车的态度悄然发生了转变。


上海暴力冲关网约车导致四人受伤


网约车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合法性存疑。笔者在滴滴平台呼叫快车前往西安火车站时,司机一上车就提前告知只能到火车站附近,不能送到站前广场,问其原因,司机解释称“运管抓到会罚款”。即便在颁发了网约车运营许可证的城市,很多网约车依旧是“黑车”状态。

以本次事件中的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在上海市进行网约车运营的个人应当满足“上海户籍”要求,车辆应当满足“上海牌照”要求,且轴距达到2600mm以上,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车辆接入监管平台。


《规定》部分内容截图


虽然政策制定的很严格,但依旧阻止不了层出不穷的违法事件。在6月13日上海滴滴司机暴力冲关事件中,涉事司机被爆出没有取得网约车运营资格,而其驾驶的比亚迪秦轿车也不符合上海市对网约车的准入要求。人和车都不符合相关规定,这名司机是怎么成功注册滴滴账号的呢?


黑车还是网约车,难道要乘客自行分辨吗?


在去年郑州空姐遇害案和乐清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宣称已经提升了监管体系,司机必须经过人脸识别等步骤才能接单。但滴滴恰恰忽略了问题的根源:为何不合规定的司机能够轻松注册滴滴账号?本次上海滴滴司机暴力冲卡事件中的司机仅仅是不具备营运资质,假如司机有过暴力或是犯罪记录,后果是不是会更加严重?

相比之下,出租车虽然瑕疵不少,但在准入机制以及监管方面,相比网约车要严格许多。与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不同的是,出租车司机在上岗之前必须参加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在运管部门备案,才能持证上岗。而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在司机注册方面大多采用网络验证的方式,可人为操作的空间相对较大,隐患也由此而生。


出租车上岗流程更加严密


安全性只是网约车与出租车的第一个战场,更为牵动双方神经的,是各自的利益。今年年初,有媒体公开报道延吉市网约车司机在营运过程中,被延吉当地出租车驾驶员组织的多名出租车司机,用身体站立和车辆围堵等方式阻截,并向运管部门打电话举报。最后,网约车司机因非法营运被当地运管部门罚款10000元,组织参与围堵的出租车司机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

一方罚款一方拘留,两败俱伤


出租车认为网约车抢占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蛋糕”,而网约车则认为自身的出现是市场需求的真实反映,于是才有了上文中出租车围堵网约车的一幕。这种围堵的方式反映出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尖锐的矛盾,但在当下,显然找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而相比用违法的方式去截停网约车,出租车司机们不妨好好思考一下怎么样提高自身竞争力,过去当做装饰的计价器是不是可以真正用来计价?乘客不熟悉的路况是不是可以不绕?下雨天是不是可以不按距离挑乘客?当出租车行业做出改变,哪怕是缓慢而又微小的改变,乘客都会觉察出明显的不同。


不打表、拼车是出租车常见的违规行为


有人会说“存在即合理”,那也许这世界上很多事物,本来就不该存在。网约车的出现也许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但相比便利性,无法保障乘客安全显现出来的是其弊大于利的一面,只有当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队伍真正能将乘客安全放在首位的时候,网约车的存在才是合理的。

明争暗斗何时能休?


出租车、网约车,明争暗斗何时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