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叶谈:六分仪 1/72 苏联 T-35重型坦克 制作&旧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橡叶谈"
六分仪 1/72 苏联 T-35 板件评测请参考之前的文章:

注意:
1:模型类照片多用微距镜头拍摄(并非使用了"放大镜"),很多还采用了景深合成技术;请勿对照片做任何概念化的想象。
2:T-35车体很大、结构复杂,长度接近15cm,是橡叶做过最长的72比例坦克;比较考验对"大件作品"的整体掌控能力。
3:底盘上的诱导轮轴(前面的细长轴。苏联坦克大多是后置后驱,驱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稍长,要掐掉一点。
4:履带、外侧负重轮、侧裙、动力舱上部隔栅板、排气管及U型护板,建议先涂装再粘接。
5:因为T-35个头很大、纵向结构也有很多层,如不用CM法很难表现出层次感;然而CM法则很容易产生各个部件的分离感。所以本次旧化前用"罩染法"(油画技法,具体请百度)统一全车色调,橡叶选用浓度极低的早期苏联绿+黄喷涂整车。
6:排气管用海绵掉漆法配合橡叶模型的3种铁锈色掉漆液做旧,然后再装车。
7:用易模型的超级金属漆(ML002电镀铬)笔涂车灯;枪管、履带边缘用易模型ML006电镀黑铬笔涂。





















排气管预先用红棕色涂装、排气口周围扫烟黑色




掉漆主要集中在翼子板、各个舱盖







T-35全车共11人:主炮塔内3人:车长、炮长、装填手;2个中炮塔内各2人:炮长、装填手;2个机枪炮塔内各1人,另加驾驶员、无线电员。
实战中车长根本无法同时指挥5个炮塔,只能是fire at will了。T-35的动力系统也极不可靠、经常抛锚,糟糕的行驶性能让T-35成了德军难得的"移动靶",多炮塔主义的极端产物最终走向了灭亡。。。
点赞:
1:分模合理、组合度良好。
2:半拼接履带兼顾了效果与制作便捷度。
3:给出了动力舱顶部散热扇的简易内构。
4:主炮塔的环形天线很出彩。
槽点(比较明显的缺点):
45mm炮管不是滑块开模的,好在可用六分仪自家T-26的塑料炮管替换(滑块开模的空心炮管,因T-26含金属炮管、塑料炮管闲置)。
挑骨头(不太明显的缺点):
1:备用履带的固定扣要自制。
2:T-35车体很大、结构复杂,比较考验对"大件作品"的整体掌控能力。
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性以及二维码,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