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1.3 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是什么?

2023-10-03 10:2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三节 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是什么?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中,“物质”这一概念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运用的,它被用来表示一切客观地存在的即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并反映在人的感觉中的东西。“物质是我们感觉到的客观实在。”(列宁)

  掌握物质概念的这一广泛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旧的即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代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把物质理解为构成物体的最小的粒子        原子或微粒。例如,按照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学说,存在着的只有基础原子和原子的居住场所        虚空;它们的结合构成了各个不同的物体。后来,物理学证实了古代唯物主义者关于实物的原子结构的天才猜测。但是,由于他们把物质仅仅理解为构成实物的原子,他们就犯了简单化的毛病,把我们周围的世界贫乏化了。这种对物质的观点在科学中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叶。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客观实在及其所有的多种多样的表现。物质不仅仅是构成一切物体的最小的粒子。物质是无限宇宙中的无限多的世界,宇宙中的气状云雾和尘雾。这是我们的太阳系,它具有行星和太阳,这是地球以及地球上存在着的一切。辐射以及把一些物体和粒子的作用传给另一些物体和粒子并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物理场,即电磁场,核子场,也是物质。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的一切,都包括在物质概念中。

  凡研究客观现实的科学,都研究物质,研究物质的各种不同的特性和状态。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物理状态。现代物理学发现,原子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它决不像以前的原子论者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的、不可分的、不变的粒子。科学家们判明,由于原子核中各种的变化,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例如,铀原子在原子反应堆中转化为钚原子。

  20世纪初又发现了许多新的物理现象(放射性,X光线等等),证明了关于原子不可分的观念是错误的,出现了新的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这样,就打破了物理学中旧的古典的概念。许多唯心主义哲学家和陷入唯心主义迷途的物理学家,因此就得出结论说,科学推翻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于是他们说什么“物质消灭了”。这些论断是完全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从来不用这样或那样的片面的物质结构观点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从来不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变的“宇宙大厦之砖”;它从来对物质只有一种解释:物质就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物主义对于认识的来源问题,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的解答,是和唯心主义完全对立的。唯物主义断定,世界是客观存在,而意识是世界的反映。物质是用来表明客观世界的哲学概念。至于世界的物理结构及其物理特性,则是物理学研究的问题。随着物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物理结构的观点在不断改变,但是不管这些观点怎样改变,也不能动摇哲学唯物主义的原理:世界是客观地存在的,物理学以及其他许多科学所研究的正是这一客观世界,物质世界。列宁写道:“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哲学唯物主义是同承认这个特性分不开的。”[1]

  这是对于物质的唯一正确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了物质世界的全部多样性,而不是把它归结为物质的某一种形式。谁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物质概念,谁就不会上哲学唯心主义者的当,就不会相信物理学的新发现证明物质的消灭的武断。

  物质是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物质的变化永无止境,但它的每一个粒子无论在任何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过程中,都不可能变为乌有。

  科学已经给这一哲学唯物主义的原理提供了并且还在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这里举一个例子。现代物理学确定,在特定的情况下,像正电子和电子这样的实物粒子消失了,产生了光量子(小数量)        光子。某些物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作“物质湮灭”。“湮灭”一词,来自拉丁文“Nihil”,字面的意义就是完全消灭,变为乌有。唯心主义哲学家引证上述现象作为物质消灭的新“证明”。实际上,这里连一点点物质消灭的影子都没有。正电子和电子转化为光子,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由实物转化为光。自然界中也有相反的过程        光子转化为正电子和电子,即光转化为实物。在这两种转化中,都是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在起作用。

  世界是一幅最鲜明的多样性的图景:无机界和有机界,物理现象和化学过程,动植物界的生命现象,社会生活。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在这一多样性中揭示出统一性。这一统一性在于,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无穷无尽的多种多样的过程和现象,是物质的不同的状态,是物质的不同特性和表现。恩格斯说“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世界的统一性还在于:意识也属于我们周围的同一个物质世界,而不属于别的什么彼岸世界,意识是物质的特殊属性。

  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这种信念,是在反对把世界分成人即和天堂,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教会学说的斗争中,在反对把精神和物体、意识和物质割裂开来的二元论的斗争中,在反对把世界的统一性看成整个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的哲学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建立和巩固起来的。


注:

[1] 《列宁全集》1957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4卷第275页。

[2] 恩格斯:《反杜林论》1956年人民出版社版,第43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1.3 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