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自我发展方向的一些想法与感受(三)

前言:自这一篇开始,这个随感系列基本上就是想到了就搓一期,更新频率不太确定,可能半年都出不了一期,可能一个月出个两三期,看我有没有特别想说的。本期主要就前段时间我看到的一个动态讲讲我对我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交通音MAD的方面的一些个人想法,仅代表我个人思考,如果你有不一样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但请不要随口开喷,感谢支持。
离上一期过去了差不多几个月时间,今天这篇文章其实我1月5号就想写出来了,但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制作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咕咕咕咕咕咕咕)以及学业等原因拖到了今天。
具体一点来说,起因是下面这条动态。

这条动态的评论区里面有很多的大佬以及交通音MAD同好都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局部的校正和成因的分析,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原动态:https://www.bilibili.com/opus/747710276945575986
对于在动态与其评论区有的东西,有不少是我觉得很符合我的想法的,我就不再多谈了。我想说的东西,是我对于我制作的交通音MAD的发展方向的看法,可能不适合其他人,只是分享我内心的一些零散的想法,可能逻辑没那么严密,更多像是一些琐碎的呓语。
一,从土壤说开去——国内外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差异
首先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国内外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历史,经济发展速度,需求,建设能力等),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我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进程总体呈类反比例函数形式,相当数量的交通线路是在2000年,尤其是2010年之后才开始井喷式发展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开通于2003年,之后直到2008年左右才开始快速发展,(2007年之前全国范围内只有约744公里的高速铁路,),而日本的新干线系统的首条线路——东海道新干线开业于1964年,此后的发展基本上呈线性上升,发展速度较为均衡,而我觉得一个相对成熟的交通迷群体,必然建立在一套相对完善且不断更新的,发达的交通系统上的,我国近年来交通系统的飞跃式发展,固然体现了综合实力的飞速提高,但是由此而来的交通迷群体也出现了一些乱象,铁败,巴败等情况层出不穷,部分群体之间出现了内斗等不利于良性发展的情况,这些情况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与交通迷群体的年龄相对偏小,相当一部分交通迷应该是出生在交通系统飞速发展之后,心智相对来说较为不成熟,容易犯一些错误(当然并不是说国外没有这种情况,事实上如果去翻找有关报道也可以发现国外的交通迷群体亦存在类似的问题,我只是写出我对于国内交通迷群体的问题的个人理解而已,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一定程度上,这让我想到了刘慈欣小说《超新星纪元》里面刚刚成立的孩子社会,不成熟的心灵接触了信息鱼龙混杂的网络,稚嫩而缺乏判断力的头脑很容易让其中一部分走入歧路,更不用说某些“流量至上”者为了博眼球而不惜用有悖于社会道德法律的行为哗众取宠,这也对那些心智上尚不成熟者造成了不良的诱导,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在此之前,我觉得需要各位交通迷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让自己与他人的爱好约束于正常的公序良德之下,不要被歪门邪道带坏了。
二,我对于“交通音MAD”的认识
我最初开始做交通音MAD,其实还是在看完许多大佬的优秀作品后,感慨于苏州地区丰富的公共交通资源,却作品寥寥的情况,本着“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态开始逐步摸索如何制作音mad,在不断学习中产出作品,到现在,我觉得我的技术力远未能支撑我脑海中丰富的想法,与那些前辈和大佬的能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我继续努力。就我个人而言,交通音MAD对我来说,主要是一种爱好外化于形的象征,把平日里伴着我旅途出行的一切,写入或舒缓,或激烈的旋律中,用歌曲的形式固定下来,所以,旋律舒缓的,如风景片一般的,亦或者是旋律紧凑的,激烈而易上头的,我其实都很喜欢,当然,如上图中所说的,“风景片”般的音MAD,我其实也有意向制作,目前来说,对我触动最大的此类型作品,应该是之前被搬运到B站的,以白夜幻燈为原曲的 BV1Mr4y1q73u ,我亦有意向在苏州轨道交通3-11号线贯通车开通后,以贯通车及沿途的风景为素材致敬该作品制作一份可能较为拙劣,但尽我所能的仿作。

当然,制作此类音MAD,所需的成本确实会相对较高,为了制作视频中所需的效果,需要前往很多的风景名胜去拍摄必需的视频与照片,所需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对于很多尚处于学生阶段,经济尚未独立,课业压力较大的音MAD制作者是很难承受的,仅就我上述所提的方案而言,为了获取制作所需的风景照片等素材,相关的取材工作早在去年12月便已开始,预计将持续整整一年时间,这还是建立在我已经是大学生,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与时间空闲的情况下,如果对于时间与经济都不富裕的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取材所需的成本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还只是从苏州到昆山,上海约100多公里的路程,而我国较为庞大的国土面积,要想做到和其他国家优秀的风景片音MAD类似的效果,需要进行取材的风景点范围将达到一个夸张的数字。毕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公共交通建设较为发达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平原,除了高楼广厦,便是一马平川,在较短的距离内,很难取得丰富的景观。
相比之下,日本的地形地貌的丰富程度与集中程度,要想取得多种不同的自然风光,实际上的所需路程相较而言并不算太长,所以,即使有做出优美的风景片类的音MAD的技术,实际上我觉得受限于现实情况(较高的时间与经济成本)也很难有这种作品的产出。
当然我还是希望国内可以有更多这种风景片般的作品的,但是这也得建立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毕竟,交通只是爱好,为爱好的付出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这有些无奈,但这是现实。
三,未来我打算制作怎样的音MAD
如前所述,未来我的音MAD取材区域,应该还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可能会涉及长三角的其他城市(如我目前就读所在的淮安,即将与苏州地铁相连的上海),其他地区也有涉及的几率,但没有那么高,风格上,我应该是相对比较随意的状态,跟着自己的心情与手头上的素材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制作范畴,但我会继续提升自己在调音,特效,绘图等相关方面的能力。
同时,随着A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AI绘画与VTIS模型的语音合成技术的发展,科技似乎有可能成为弥补技术力不足的另一个办法,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点,如将现有的报站录音放进VTIS模型中训练,进而使用合成的方式,以此避免此前制作人力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导致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但这种新技术的缺陷似乎也会使得
目前来说,我的很多想法受限于我个人的制作能力,很难变为现实,希望未来我可以将他们按照我心中所想变为作品,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