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元自杀的悲剧:知识到底有没有力量?
胡哥: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旧闻,是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自杀的事,看了整个新闻基本事实是,杨元元自幼丧父,家贫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与母亲一同租住校内宿舍,后来宿管要求其母到外面租房,多年贫困及现实困难成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2009年11月26日在上海海事大学24号楼卫生间里以半蹲的姿势自缢身亡。联想到最近几年媒体上过一段时间就报道出研究生跳楼之类的新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想问一下:知识到底有没有力量?为什么有了知识却让人走上了绝路?
网友:爱哭的孩子
回复:
感谢您的信任。
这个新闻我以前看到过,发生这样的事,的确令人痛惜。
知识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关键是什么样的知识?对何人来说。有些知识,比如基本的语言(口头和书面)能力,对大家都是有用的,有些专门的知识对专业从事那行的人用处大,对于不接触那行的人用处少甚至用不上,知识用处大的我们可以造宇宙飞船,用处没有的,比如我们学校学的某些科目对有些人现实生活看来毫无用处。我们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各个科目都要学,目的是大家各个学科都有个大概基础,因为不知道你将来向哪个方向发展,如果有一天基因能研究到一个人生下来就可以预测在某方面有天赋,那自然,可以学的专精一点。
对于个人来讲,我觉得能让自己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一切知识都是有用的。
知识有用也有限,首先知识能不能给人服务,要看掌握知识的人,袁隆平掌握了水稻栽培技术,惠及中国及世界,某些居心叵测之人利用知识尽干些伤天害理的事,其次,知识之用于实践活动能否有效,除了是正确的知识,可靠的人,还需要其他客观条件以辅助。金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知识和金钱之间并非是完全的等量关系,知识的变现之路充满了诸多变数,它与人的生理、人的三观、家庭资源、所学专业、性格爱好、心理素质、人生际遇等有诸多联系,并非单单掌握了一点知识,特别还是理论知识就可以让知识变出金钱来。
我的观点是根据自己生活需要,像海绵那样吸水那样吸收对你生活有帮助的知识,至于所学知识到底能给我们多少回报,无论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不用太计较,尽人力,听天命,如是而已。
杨元元的悲剧既在于她家庭的贫困,也在于贫困状态下她自身认知的局限及亲人们给她的心理压力,人首要的是生存,鲁迅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学历无意识的悲剧自高考开始后就没有停过,如今似乎愈演愈烈,仿佛不读大学就没法活,仿佛不读研究生就找不到工作,虽然读大学读研究生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仅仅是人生这条路中的一个小径,人生天地宽,路还有很多,希望杨元元的悲剧不再重演。
爱你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的胡哥
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胡哥邮箱里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