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8讲 名师带你学化学——初三化学

2022-08-16 09:47 作者:menyukaimu  | 我要投稿

.浓酸的特性(浓HCl与浓H₂SO4)

浓HCl:无色液体(工业浓HCl略带黄色{Fe3+}{HCl不纯})、有刺激性气味(HCl↑)、

有挥发性(瓶口有白雾{HCl与空气中水分子结合})——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H₂SO4: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无气味(+无挥发性)、有吸水性(可干燥O₂、H₂、CO₂、SO₂....)——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腐蚀性——(表现为)脱水性——碳化;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稀释浓硫酸:实践中的要求 酸入水,沿烧杯壁缓慢倒入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加速热量散失}

碳化实验(高中知识;了解):

浓H₂SO4将蔗糖(C、H、O)中H、O两元素按2:1的比例夺来使其生成H₂O,浓H₂SO4溶于水后释放大量的热,并使剩下的C元素迅速碳化,于是形成黑色“面包圈”

2.酸(H+) 与......反应:

┌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无氧化性酸)与金属(H之前)——盐+H₂↑

├金属氧化物——盐+水

├碱 (OH﹣) ——盐+水 (又称中和反应)

└盐(CO₃﹣)——(新)酸+(新)盐

3.酸的应用:

HCl :1.实验室制CO₂;2.除铁锈、水垢;3.帮助消化;4.可制氯化物...药物...

H₂SO4 :1.可做某些气体干燥剂;2.除铁锈、水垢;3.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制化肥、染料、炸药...;4.精炼石油(去除残留的碱)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BC

特征:首尾结合,化合价不变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含有 [气体↑、水、沉淀↓之一

(中和反应包括在复分解反应中)

八大沉淀

五白:AgCl↓氯化银;BaSO4↓硫酸钡;

CaCO3↓碳酸钙;CaCO3↓碳酸钡;

Mg(OH)2↓氢氧化镁

一黄:Cu(OH)₂↓氢氧化铜

一红褐:Fe(OH)₃↓氢氧化铁

{自制口诀:AgCl、BaSO4皆不可溶;碳酸钙(/钡),氢氧化(镁/铜/铁)溶酸不溶水 }

反应本质——离子碰撞:碰撞后离子:

不能共存 : 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水;(or)能共存 : 不反应


一、物理性质:

0.俗名: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

Ca(OH)₂:熟石灰、消石灰

1.色态: NaOH:白色固体(颗粒)

Ca(OH)₂:白色粉末(细小)

2.溶解性:NaOH :极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时放热

Ca(OH)₂:微溶于水

3.溶液: NaOH:pH>7 有涩味、滑腻感

Ca(OH)₂:pH>7 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二、化学性质( 以NaOH、Ca(OH)₂为例 )

1.与指示剂反应:碱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腐蚀性:NaOH:有较强的腐蚀性;Ca(OH)₂:有一定的腐蚀性

3.与非金属氧化物(CO、HO等不成盐氧化物不在反应之内)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2NaOH+CO==NaCO+HO——密封保存/除CO

注:实质上是先化合反应后复分解反应:{①H₂O+CO₂==H₂CO₃②H₂CO₃+2NaOH=Na₂CO₃+2H₂O}

Ca(OH)₂+CO₂==CaCO₃↓+H₂O——鉴别CO₂/互鉴

2NaOH+SO₂==Na₂SO₃(-2价)(亚硫酸钠)+H₂O——NaOH溶液吸收SO₂气体(除杂)

(钾钠钙钡)+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4.与酸反应: 碱+酸——盐+水

5.与某些盐反应: 盐+碱———新碱+新盐

(溶液) (之一沉淀)

三、碱的应用

NaOH :1.做气体(O₂、H₂、CO、NH₃....)干燥剂;2.除油污;3.重要化工原料,可制:肥皂、造纸、纺织、印染......

Ca(OH)₂ :1.鉴别CO₂;2.建筑材料(石灰浆...);3.可制:烧碱、漂白粉...;4.与硫酸铜可配制 波尔多液(农药)


一、常见的盐的物理性质

(NaCl、CaCO₃、NaCO₃、NaHCO₃、CuSO4)

1.氯化钠——NaCl——食盐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pH=7

区别:工业盐 ≠ 食盐 ——通过pH鉴别

NaNO₂ NaCl

有毒、碱性 无毒、中性

应用:调味品;生理盐水(0.9%);工业原料:可制Na、Cl₂、盐酸、NaOH、NaCO₃......

2.碳酸钙——CaCO₃——大理石、石灰石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应用:制CO₂;建筑材料;补钙剂

3.碳酸钠——Na₂CO₃——苏打、纯碱(不是碱)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区别:Na₂CO₃ ≠ Na₂CO₃·10H₂O

碳酸钠(粉末) 碳酸钠晶体(常见说法:十水碳酸钠)

用途:重要工业原料;纺织印染;制玻璃;食品工业

4.碳酸氢钠——NaHCO₃——小苏打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pH>7;碱性(较碳酸钠)略弱

用途:发酵粉之一;中和胃酸

5.(补充)

硫酸铜——CuSO4(白色粉末)

硫酸铜晶体——CuSO4·5H₂O(蓝色晶体)——胆矾、蓝矾

用途:炼铜镀铜;波尔多液(Cu{4+});鉴别器材、物质中是否有水分:

CuSO4·5H₂O——CuSO4+5H₂O(蓝——白)

二、盐的通性

1.盐 + 金属 —— 新盐+新金属

(溶) (前换后)

2.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CO₃不溶)——————↑/H₂O

(均 可 溶)—————↓

3.盐+碱——新盐+新碱

(溶液) ↑,H₂O,↓

4.盐1+盐2——盐3+盐4

(溶) 之一:↓ 即可

三、拓展:

盐+酸——新盐+新酸:

(之一↑ / ↓ / H₂O

当盐为碳酸盐时,一定生成HO+CO

分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NaHCO+HCl==NaCl+H2O+CO

Na₂CO+2HCl==2NaCl+HO+CO

1.质量上:盐酸消耗质量不同

2.加热:

NaHCO₃ —△— Na₂CO₃+H₂O+CO₂↑

Na₂CO₃ —△— ×

接入澄清石灰水测CO₂,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NaHCO₃; 若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则是Na₂CO


化肥

一、肥料的分类与比较

 分类: 肥料:有机肥(农家肥)、无机肥(化肥)

 比较:

  有机肥:含营养元素种类多、但含量少

       一般难溶于水;慢、时间长

       就地取材,成本低廉,达到综合利用的程度

       可改良土壤结构

  化肥:含营养元素种类少、但含量高

      大多易溶于水;快、时间短

      化工生产,成本较高

      长期使用土壤易板结

二、化学肥料 (N、P、K) 

  1.氮肥(N):“茎、叶” 茂盛

    氨水:NH₃·H₂O<====>NH4+OH- 易挥发{深埋} ;NH4HCO₃(气肥)受热易分解 NH4HCO₃—△—NH₃↑+CO₂↑+H₂O (夜间施肥){深埋};NH4NO₃ 易分解,怕撞击 可做炸药

     NH4Cl     ┐

        不能长期使用,(酸性)土壤易板结

    (NH4)₂SO4 ┘

2.磷肥(P):“根” 、抗旱、抗寒

    磷酸钙:Ca₃(PO4)₂

    过磷酸钙:Ca(H₂PO4)₂·CaSO4

    重过磷酸钙:Ca(H₂PO4)₂·CaHPO4

    钙镁磷肥:Ca₃(PO4)₂ 和 Mg₃(PO4)₂

3.钾肥(K):“壮” 、抗病虫害、抗倒伏

    K₂SO4

    KCl

    K₂CO₃(草木灰{碱性})

4.复合肥料:(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

  eg:KNO₃、NH4H₂PO4......

5.微量元素化肥:Cu、Zn、Mn......

三、鉴别N、P、K化肥

  一看:N、K肥为白色;{P肥为灰白色     ┐

                             区别N、K/P

  二溶:N、K易溶于水;{P肥一般不溶于水┘

  (三闻:NH₃·H₂O、NH4HCO₃有NH₃↑味)

       ┌燃烧:N氮肥可燃;K钾肥不可燃

  区别N、K

       └加碱(+加热):NH4+ 氨肥有刺激性气味;K钾肥无味



“八点图”※鉴别题方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等题) ☩

(图例:纵:“→”衍生关系;横:“——”相互关系)

(生成酸)

(生成碱)

(生成盐)


《酸碱盐》观看顺序建议:

1st P98-101分析酸碱盐(铺垫);

2nd P39-47(酸碱盐 粉墨登场 {十分重要});P48-49(化肥 {重要但不难});

3rd P50-51 (酸碱盐综合练习{酸碱盐的考点及方法}建议在学习完前2.5个之后学习)

from 希冀已至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及综合实验 (P52-55)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

概念明析:

一、分离:将混合物中物质分开(原物质不能转化,恢复原状)得到纯净物

二、提纯:将混合物中少量的物质除去,得到纯净物【A混有B==A(B)】

提纯原则:不引、不变、好分(操作简便且易行)

※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物理方法:

溶解(过滤)法:适用于溶解性不同的物质

eg:┌Na₂CO₃ [CaCO₃] 溶解、过滤、蒸发(烘干)

└CaCO₃ [Na₂CO₃] 溶解、过滤

结晶法:适用于可溶于水/酸且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差别较大的物质——溶解度不同

eg:NaCl [KNO₃] 溶解——热饱和溶液、降温、过滤——KNO₃(滤纸上):洗涤、烘干;NaCl(溶液中):蒸发

蒸馏法:适用于沸点不同的液体之间;

eg:净化水

化学方法:

气化(化为气体)法:通常是含碳酸根CO₃²- 的物质或活泼金属

沉淀法:NaOH[Na₂CO₃] : +Ca(OH)₂、过滤

置换法:FeSO4溶液[CuSO4]:+Fe、过滤

加热法:CaO[CaCO₃]:高温 现象:有气体产生——气体不再产生时CaO中杂质已除尽

酸溶法:Cu[CuO]:+HCl、过滤

吸收法:CO[CO₂]:+NaOH等碱溶液 ;(每一步反应都充分时可采用澄清石灰水,若没有提及则提纯之后还需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转化法:CO₂[CO]:+Fe₂O₃金属氧化物、高温/加热

三、鉴别&鉴定:鉴别——“别”——谁是什么(不知前提);鉴定——“定”——是不是什么[ 已知前提,运用物质的特性 如: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₂特性) 来判断是不是 ]

※鉴别的方法

外加试剂

1.指示剂(酸碱性):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2.PH值试纸(酸碱性和酸碱度)

不加试剂,组内鉴别

3.找有色物质:CuSO4 ---OH﹣

4(难点).均为无色物质:相互反应—— ≈ 简单的推断题

eg: ┌加指示剂(PH)—— 初步确定,确定酸性≠酸

H+ ├加Zn等活泼金属 / CaCO₃等碳酸盐(生成气体,H₂↑)

├加Fe₂O₃/CuO金属氧化物

└加Cu(OH)₂ 碱(不溶碱)(反应,生成CuSO4溶液,呈蓝色)/ 碱(溶碱) 和无色酚酞(无色酚酞的颜色判断碱的有无)

┌加指示剂(PH)—— 初步确定,确定碱性≠碱

OH- ├CO₂、SO₂(气压变化)

├加HCl,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的颜色判断碱的有无)

└CuSO4、FeCl₃(产生沉淀)

CO₃-┌(酸)盐酸、石灰水

└ 加Ca²+,Ba²+盐溶液(产生沉淀)

Cl-:加AgNO₃溶液和稀HNO₃

SO4²-:加Ba²+盐( BaCl₂、Ba(NO₃)₂ )

NH4+:加碱溶液(NaOH)加热——>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有氨气生成NH₃

tip:碱性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酸性气体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综合实验

题型:

一、气体制取装置及相关问题:O₂,CO₂

制2套: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固液常温型{过氧化氢制氧、碳酸钙+盐酸制二氧化碳};

取3(4)套: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洗气瓶 {可集气} )

二、探究题:读题是关键

评价:从装置和方法上评价

改进:从评价中改进

发散

三、混合物:证明、除杂、完成实验——装置连接(装置连接/接口连接)

eg:证明:水:可用无水硫酸铜证明(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先证明,最后除;CO₂于水后证明,于水前除去

四、常见仪器使用和仪器的替代

eg:注射器可代替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量筒




一轮复习笔记 (P56--67) from 希冀已至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物质分类表:

物质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分子)不唯一

   机械:

      粗盐(——提纯——过滤:操作“一贴二低三靠”)  、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有限、污染 ,+ 燃烧产物:CO₂等 ——温室效应;——节能减排+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氢气,最理想燃料,燃烧产物无污染)......} 

           └不受地域限制

   特殊:(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

          一般指均以稳定的“液体”,本质上合金和空气也算溶液

      空气

         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   ——测定氧气含量——本质:内外压差;要求——可燃物(过量——耗尽氧气)、燃烧产物为固体,{另辟蹊径——用碳、硫等探究氧气含量;在集气瓶中倒入NaOH溶液(吸收燃烧产生的CO₂或SO₂)}

      合金

         常见合金:生铁,钢;硬铝;焊锡......

         四个特点:(较其组成部分)一般{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金属在合金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纯净物:组成固定——性质固定

    单质:

      金属:Fe、Cu、Ag......

     非金属:O₂,C,H₂,......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同素异形体:O₂、O₃,红磷、白磷})

      稀有气体:He,Ne......——单原子

    化合物

      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

         ┌小分子: CH4、C₂H5OH、C6H₁₂O6、CH₃OH 、CH₃COOH......  

         └高分子:  

             ├高分子材料 :  

               │    ├天然:纤维、橡胶......

             │    └合成:纤维、塑料{热塑型、热固型}

             └营养物质:蛋白质、淀粉

     无机物

         ┌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Ca(OH)₂、Fe₂O₃、Fe₃O4、CuO......

         │   └非金属氧化物:CO₂、H₂O、SO₂......

        ├酸:“氢头酸尾”

        │     H₂SO4、HNO₃、H₂CO₃、H₃PO4、HCl......

        ├碱:“金头碱尾”

          │   ┌NaOH、Ca(OH)₂ ——溶

        │   └Cu(OH)₂、Fe(OH)₃、Mg(OH)₂ ——不溶

          │        └蓝色      └红褐色   └白色

          └盐:“金头酸尾”

             钾钠铵盐皆可溶,氯化物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


①:混合物——纯净物:[分离]:过滤{固液};结晶{固固};蒸馏{液液}

②:纯净物——混合物:混合

(Map式)


2.八点图:

物质之间反应关系:

(图例:纵:“→”衍生关系;横:“——”相互关系)

(生成酸)

(生成碱)

(生成盐)


3.关系网:


O₂关系网

CO₂关系网

综合关系网

酸碱中离子关系网

形成气体/沉淀


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可能性)——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实验(记录现象,结论)——反思评价

探究题要点:

1.认真审题,首尾呼应

2.语言:准确,全面

3.记录描述题:实验报告


三、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原子种类、个数)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分数:

(——化学式——原子)

元素质量比=元素1质量 : 元素2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计量数之比 (最简比)

元素质量分数= (原子相对质量×计量数) : 相对分子质量×100%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此元素/物质质量 : 总质量×100%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须配平,格式须规范 !!!

类型:含杂质、表格(分析数据,找纯量)、坐标(分析坐标,找纯量)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1.比较溶解度大小(注意:“在T℃时...”);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通过溶解度曲线/计算); 3.点的意义(某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某物质在T℃时的饱和/不饱和溶液/...等);4.线的意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5.溶质、溶剂、溶液质量计算;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四、巧算方法

估算法、关系式法、归一法、平均值法(——元素守恒法)......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能源与资源利用

燃料——主要燃料:化石燃料,清洁燃料 物/化

└可燃物——燃烧(开放空间) ┌爆炸(密闭空间)┘

┌——————┘ └———剧烈氧化┐

│ 呼吸,食物腐烂—缓慢氧化┘氧化反应

└燃烧条件{3个缺一不可};灭火方法{打破燃烧条件,三者选其一}

化石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有限、不可再生、有污染

——SO₂、NO₂,粉尘,温室气体CO₂......,SO₂、NO₂等导致酸雨

清洁能源清洁燃料——氢气{理想燃料}、乙醇

二、化学物质与人类生活

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油脂)、糖、维生素(有机物);水、无机盐(无机物)——组成人体化学元素(50多种)

常量元素大于0.01%:O、C、H、N、Ca、P、K、S、Na、Cl......;微量元素:Fe、Zn、I、Se......

三、化学合成材料

有机化合物(一定含C元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有机材料{:棉花、羊毛、橡胶}、合成有机材料{:塑料(热固型、热塑型)、合成纤维(涤纶、尼龙、腈纶)、合成橡胶}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CH4、C₂H5OH、C6H₁₂O6、CH₃OH 、CH₃COOH......}



from 希冀已至.浓酸的特性(浓HCl与浓H₂SO4)

浓HCl:无色液体(工业浓HCl略带黄色{Fe3+}{HCl不纯})、有刺激性气味(HCl↑)、

有挥发性(瓶口有白雾{HCl与空气中水分子结合})——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H₂SO4: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无气味(+无挥发性)、有吸水性(可干燥O₂、H₂、CO₂、SO₂....)——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腐蚀性——(表现为)脱水性——碳化;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稀释浓硫酸:实践中的要求 酸入水,沿烧杯壁缓慢倒入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加速热量散失}

碳化实验(高中知识;了解):

浓H₂SO4将蔗糖(C、H、O)中H、O两元素按2:1的比例夺来使其生成H₂O,浓H₂SO4溶于水后释放大量的热,并使剩下的C元素迅速碳化,于是形成黑色“面包圈”

2.酸(H+) 与......反应:

┌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无氧化性酸)与金属(H之前)——盐+H₂↑

├金属氧化物——盐+水

├碱 (OH﹣) ——盐+水 (又称中和反应)

└盐(CO₃﹣)——(新)酸+(新)盐

3.酸的应用:

HCl :1.实验室制CO₂;2.除铁锈、水垢;3.帮助消化;4.可制氯化物...药物...

H₂SO4 :1.可做某些气体干燥剂;2.除铁锈、水垢;3.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制化肥、染料、炸药...;4.精炼石油(去除残留的碱)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BC

特征:首尾结合,化合价不变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含有 [气体↑、水、沉淀↓之一

(中和反应包括在复分解反应中)

八大沉淀

五白:AgCl↓氯化银;BaSO4↓硫酸钡;

CaCO3↓碳酸钙;CaCO3↓碳酸钡;

Mg(OH)2↓氢氧化镁

一黄:Cu(OH)₂↓氢氧化铜

一红褐:Fe(OH)₃↓氢氧化铁

{自制口诀:AgCl、BaSO4皆不可溶;碳酸钙(/钡),氢氧化(镁/铜/铁)溶酸不溶水 }

反应本质——离子碰撞:碰撞后离子:

不能共存 : 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水;(or)能共存 : 不反应


一、物理性质:

0.俗名: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

Ca(OH)₂:熟石灰、消石灰

1.色态: NaOH:白色固体(颗粒)

Ca(OH)₂:白色粉末(细小)

2.溶解性:NaOH :极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时放热

Ca(OH)₂:微溶于水

3.溶液: NaOH:pH>7 有涩味、滑腻感

Ca(OH)₂:pH>7 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二、化学性质( 以NaOH、Ca(OH)₂为例 )

1.与指示剂反应:碱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腐蚀性:NaOH:有较强的腐蚀性;Ca(OH)₂:有一定的腐蚀性

3.与非金属氧化物(CO、HO等不成盐氧化物不在反应之内)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2NaOH+CO==NaCO+HO——密封保存/除CO

注:实质上是先化合反应后复分解反应:{①H₂O+CO₂==H₂CO₃②H₂CO₃+2NaOH=Na₂CO₃+2H₂O}

Ca(OH)₂+CO₂==CaCO₃↓+H₂O——鉴别CO₂/互鉴

2NaOH+SO₂==Na₂SO₃(-2价)(亚硫酸钠)+H₂O——NaOH溶液吸收SO₂气体(除杂)

(钾钠钙钡)+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4.与酸反应: 碱+酸——盐+水

5.与某些盐反应: 盐+碱———新碱+新盐

(溶液) (之一沉淀)

三、碱的应用

NaOH :1.做气体(O₂、H₂、CO、NH₃....)干燥剂;2.除油污;3.重要化工原料,可制:肥皂、造纸、纺织、印染......

Ca(OH)₂ :1.鉴别CO₂;2.建筑材料(石灰浆...);3.可制:烧碱、漂白粉...;4.与硫酸铜可配制 波尔多液(农药)


一、常见的盐的物理性质

(NaCl、CaCO₃、NaCO₃、NaHCO₃、CuSO4)

1.氯化钠——NaCl——食盐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pH=7

区别:工业盐 ≠ 食盐 ——通过pH鉴别

NaNO₂ NaCl

有毒、碱性 无毒、中性

应用:调味品;生理盐水(0.9%);工业原料:可制Na、Cl₂、盐酸、NaOH、NaCO₃......

2.碳酸钙——CaCO₃——大理石、石灰石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应用:制CO₂;建筑材料;补钙剂

3.碳酸钠——Na₂CO₃——苏打、纯碱(不是碱)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区别:Na₂CO₃ ≠ Na₂CO₃·10H₂O

碳酸钠(粉末) 碳酸钠晶体(常见说法:十水碳酸钠)

用途:重要工业原料;纺织印染;制玻璃;食品工业

4.碳酸氢钠——NaHCO₃——小苏打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pH>7;碱性(较碳酸钠)略弱

用途:发酵粉之一;中和胃酸

5.(补充)

硫酸铜——CuSO4(白色粉末)

硫酸铜晶体——CuSO4·5H₂O(蓝色晶体)——胆矾、蓝矾

用途:炼铜镀铜;波尔多液(Cu{4+});鉴别器材、物质中是否有水分:

CuSO4·5H₂O——CuSO4+5H₂O(蓝——白)

二、盐的通性

1.盐 + 金属 —— 新盐+新金属

(溶) (前换后)

2.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CO₃不溶)——————↑/H₂O

(均 可 溶)—————↓

3.盐+碱——新盐+新碱

(溶液) ↑,H₂O,↓

4.盐1+盐2——盐3+盐4

(溶) 之一:↓ 即可

三、拓展:

盐+酸——新盐+新酸:

(之一↑ / ↓ / H₂O

当盐为碳酸盐时,一定生成HO+CO

分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NaHCO+HCl==NaCl+H2O+CO

Na₂CO+2HCl==2NaCl+HO+CO

1.质量上:盐酸消耗质量不同

2.加热:

NaHCO₃ —△— Na₂CO₃+H₂O+CO₂↑

Na₂CO₃ —△— ×

接入澄清石灰水测CO₂,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NaHCO₃; 若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则是Na₂CO


化肥

一、肥料的分类与比较

 分类: 肥料:有机肥(农家肥)、无机肥(化肥)

 比较:

  有机肥:含营养元素种类多、但含量少

       一般难溶于水;慢、时间长

       就地取材,成本低廉,达到综合利用的程度

       可改良土壤结构

  化肥:含营养元素种类少、但含量高

      大多易溶于水;快、时间短

      化工生产,成本较高

      长期使用土壤易板结

二、化学肥料 (N、P、K) 

  1.氮肥(N):“茎、叶” 茂盛

    氨水:NH₃·H₂O<====>NH4+OH- 易挥发{深埋} ;NH4HCO₃(气肥)受热易分解 NH4HCO₃—△—NH₃↑+CO₂↑+H₂O (夜间施肥){深埋};NH4NO₃ 易分解,怕撞击 可做炸药

     NH4Cl     ┐

        不能长期使用,(酸性)土壤易板结

    (NH4)₂SO4 ┘

2.磷肥(P):“根” 、抗旱、抗寒

    磷酸钙:Ca₃(PO4)₂

    过磷酸钙:Ca(H₂PO4)₂·CaSO4

    重过磷酸钙:Ca(H₂PO4)₂·CaHPO4

    钙镁磷肥:Ca₃(PO4)₂ 和 Mg₃(PO4)₂

3.钾肥(K):“壮” 、抗病虫害、抗倒伏

    K₂SO4

    KCl

    K₂CO₃(草木灰{碱性})

4.复合肥料:(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

  eg:KNO₃、NH4H₂PO4......

5.微量元素化肥:Cu、Zn、Mn......

三、鉴别N、P、K化肥

  一看:N、K肥为白色;{P肥为灰白色     ┐

                             区别N、K/P

  二溶:N、K易溶于水;{P肥一般不溶于水┘

  (三闻:NH₃·H₂O、NH4HCO₃有NH₃↑味)

       ┌燃烧:N氮肥可燃;K钾肥不可燃

  区别N、K

       └加碱(+加热):NH4+ 氨肥有刺激性气味;K钾肥无味



“八点图”※鉴别题方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等题) ☩

(图例:纵:“→”衍生关系;横:“——”相互关系)

(生成酸)

(生成碱)

(生成盐)


《酸碱盐》观看顺序建议:

1st P98-101分析酸碱盐(铺垫);

2nd P39-47(酸碱盐 粉墨登场 {十分重要});P48-49(化肥 {重要但不难});

3rd P50-51 (酸碱盐综合练习{酸碱盐的考点及方法}建议在学习完前2.5个之后学习)

from 希冀已至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及综合实验 (P52-55)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

概念明析:

一、分离:将混合物中物质分开(原物质不能转化,恢复原状)得到纯净物

二、提纯:将混合物中少量的物质除去,得到纯净物【A混有B==A(B)】

提纯原则:不引、不变、好分(操作简便且易行)

※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物理方法:

溶解(过滤)法:适用于溶解性不同的物质

eg:┌Na₂CO₃ [CaCO₃] 溶解、过滤、蒸发(烘干)

└CaCO₃ [Na₂CO₃] 溶解、过滤

结晶法:适用于可溶于水/酸且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差别较大的物质——溶解度不同

eg:NaCl [KNO₃] 溶解——热饱和溶液、降温、过滤——KNO₃(滤纸上):洗涤、烘干;NaCl(溶液中):蒸发

蒸馏法:适用于沸点不同的液体之间;

eg:净化水

化学方法:

气化(化为气体)法:通常是含碳酸根CO₃²- 的物质或活泼金属

沉淀法:NaOH[Na₂CO₃] : +Ca(OH)₂、过滤

置换法:FeSO4溶液[CuSO4]:+Fe、过滤

加热法:CaO[CaCO₃]:高温 现象:有气体产生——气体不再产生时CaO中杂质已除尽

酸溶法:Cu[CuO]:+HCl、过滤

吸收法:CO[CO₂]:+NaOH等碱溶液 ;(每一步反应都充分时可采用澄清石灰水,若没有提及则提纯之后还需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转化法:CO₂[CO]:+Fe₂O₃金属氧化物、高温/加热

三、鉴别&鉴定:鉴别——“别”——谁是什么(不知前提);鉴定——“定”——是不是什么[ 已知前提,运用物质的特性 如: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₂特性) 来判断是不是 ]

※鉴别的方法

外加试剂

1.指示剂(酸碱性):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2.PH值试纸(酸碱性和酸碱度)

不加试剂,组内鉴别

3.找有色物质:CuSO4 ---OH﹣

4(难点).均为无色物质:相互反应—— ≈ 简单的推断题

eg: ┌加指示剂(PH)—— 初步确定,确定酸性≠酸

H+ ├加Zn等活泼金属 / CaCO₃等碳酸盐(生成气体,H₂↑)

├加Fe₂O₃/CuO金属氧化物

└加Cu(OH)₂ 碱(不溶碱)(反应,生成CuSO4溶液,呈蓝色)/ 碱(溶碱) 和无色酚酞(无色酚酞的颜色判断碱的有无)

┌加指示剂(PH)—— 初步确定,确定碱性≠碱

OH- ├CO₂、SO₂(气压变化)

├加HCl,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的颜色判断碱的有无)

└CuSO4、FeCl₃(产生沉淀)

CO₃-┌(酸)盐酸、石灰水

└ 加Ca²+,Ba²+盐溶液(产生沉淀)

Cl-:加AgNO₃溶液和稀HNO₃

SO4²-:加Ba²+盐( BaCl₂、Ba(NO₃)₂ )

NH4+:加碱溶液(NaOH)加热——>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有氨气生成NH₃

tip:碱性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酸性气体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综合实验

题型:

一、气体制取装置及相关问题:O₂,CO₂

制2套: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固液常温型{过氧化氢制氧、碳酸钙+盐酸制二氧化碳};

取3(4)套: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洗气瓶 {可集气} )

二、探究题:读题是关键

评价:从装置和方法上评价

改进:从评价中改进

发散

三、混合物:证明、除杂、完成实验——装置连接(装置连接/接口连接)

eg:证明:水:可用无水硫酸铜证明(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先证明,最后除;CO₂于水后证明,于水前除去

四、常见仪器使用和仪器的替代

eg:注射器可代替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量筒




一轮复习笔记 (P56--67) from 希冀已至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物质分类表:

物质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分子)不唯一

   机械:

      粗盐(——提纯——过滤:操作“一贴二低三靠”)  、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有限、污染 ,+ 燃烧产物:CO₂等 ——温室效应;——节能减排+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氢气,最理想燃料,燃烧产物无污染)......} 

           └不受地域限制

   特殊:(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

          一般指均以稳定的“液体”,本质上合金和空气也算溶液

      空气

         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   ——测定氧气含量——本质:内外压差;要求——可燃物(过量——耗尽氧气)、燃烧产物为固体,{另辟蹊径——用碳、硫等探究氧气含量;在集气瓶中倒入NaOH溶液(吸收燃烧产生的CO₂或SO₂)}

      合金

         常见合金:生铁,钢;硬铝;焊锡......

         四个特点:(较其组成部分)一般{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金属在合金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纯净物:组成固定——性质固定

    单质:

      金属:Fe、Cu、Ag......

     非金属:O₂,C,H₂,......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同素异形体:O₂、O₃,红磷、白磷})

      稀有气体:He,Ne......——单原子

    化合物

      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

         ┌小分子: CH4、C₂H5OH、C6H₁₂O6、CH₃OH 、CH₃COOH......  

         └高分子:  

             ├高分子材料 :  

               │    ├天然:纤维、橡胶......

             │    └合成:纤维、塑料{热塑型、热固型}

             └营养物质:蛋白质、淀粉

     无机物

         ┌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Ca(OH)₂、Fe₂O₃、Fe₃O4、CuO......

         │   └非金属氧化物:CO₂、H₂O、SO₂......

        ├酸:“氢头酸尾”

        │     H₂SO4、HNO₃、H₂CO₃、H₃PO4、HCl......

        ├碱:“金头碱尾”

          │   ┌NaOH、Ca(OH)₂ ——溶

        │   └Cu(OH)₂、Fe(OH)₃、Mg(OH)₂ ——不溶

          │        └蓝色      └红褐色   └白色

          └盐:“金头酸尾”

             钾钠铵盐皆可溶,氯化物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


①:混合物——纯净物:[分离]:过滤{固液};结晶{固固};蒸馏{液液}

②:纯净物——混合物:混合

(Map式)


2.八点图:

物质之间反应关系:

(图例:纵:“→”衍生关系;横:“——”相互关系)

(生成酸)

(生成碱)

(生成盐)


3.关系网:


O₂关系网

CO₂关系网

综合关系网

酸碱中离子关系网

形成气体/沉淀


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可能性)——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实验(记录现象,结论)——反思评价

探究题要点:

1.认真审题,首尾呼应

2.语言:准确,全面

3.记录描述题:实验报告


三、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原子种类、个数)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分数:

(——化学式——原子)

元素质量比=元素1质量 : 元素2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计量数之比 (最简比)

元素质量分数= (原子相对质量×计量数) : 相对分子质量×100%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此元素/物质质量 : 总质量×100%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须配平,格式须规范 !!!

类型:含杂质、表格(分析数据,找纯量)、坐标(分析坐标,找纯量)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1.比较溶解度大小(注意:“在T℃时...”);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通过溶解度曲线/计算); 3.点的意义(某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某物质在T℃时的饱和/不饱和溶液/...等);4.线的意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5.溶质、溶剂、溶液质量计算;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四、巧算方法

估算法、关系式法、归一法、平均值法(——元素守恒法)......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能源与资源利用

燃料——主要燃料:化石燃料,清洁燃料 物/化

└可燃物——燃烧(开放空间) ┌爆炸(密闭空间)┘

┌——————┘ └———剧烈氧化┐

│ 呼吸,食物腐烂—缓慢氧化┘氧化反应

└燃烧条件{3个缺一不可};灭火方法{打破燃烧条件,三者选其一}

化石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有限、不可再生、有污染

——SO₂、NO₂,粉尘,温室气体CO₂......,SO₂、NO₂等导致酸雨

清洁能源清洁燃料——氢气{理想燃料}、乙醇

二、化学物质与人类生活

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油脂)、糖、维生素(有机物);水、无机盐(无机物)——组成人体化学元素(50多种)

常量元素大于0.01%:O、C、H、N、Ca、P、K、S、Na、Cl......;微量元素:Fe、Zn、I、Se......

三、化学合成材料

有机化合物(一定含C元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有机材料{:棉花、羊毛、橡胶}、合成有机材料{:塑料(热固型、热塑型)、合成纤维(涤纶、尼龙、腈纶)、合成橡胶}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CH4、C₂H5OH、C6H₁₂O6、CH₃OH 、CH₃COOH......}




88讲 名师带你学化学——初三化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