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记生物鉴定】网络热传生物鉴定26

本期主题:鉴定网络热门生物视频生物
本期共出现:7种生物、一个类群
本笔记记录主要提及生物,略过的生物不收录。
——————————————————————
因为小亮老师已经说得非常详细了,所以笔记内容主要是对生物的具体说明。希望能给想了解更多关于此生物的内容大家一个及时的解答。
——————————————————————

——————————————————————
蟹奴
蟹奴属(学名Sacculina)是一属寄生在蟹上的藤壶。它们的外观不像布满船及码头的藤壶。它们被认为是属于藤壶是因它们的幼体像其他蔓足目的幼体。它们寄生在蟹上的情况可以高达50%。
雌性蟹奴属幼体会在蟹上行走找寻关节。它们于是会进行脱壳,将软体部分注入蟹中。它们会在蟹中长大,在蟹的底部形成称为外部的囊。
当雌性蟹奴属植入到公蟹时,会同时影响公蟹的激素平衡。它们会拉阔及压平公蟹的腹部,令它们看似雌蟹。有些甚至会令公蟹摆出雌蟹交配的姿势。
当被蟹奴属寄生后,寄主蟹就不能正常脱壳。结果令蟹奴属失去营养及影响整体生长。寄主蟹再生蟹钳的保护机制亦会失去。虽然寄主的所有能量都被送到蟹奴属中,但它却发展了一种雌蟹的培育能力。雌蟹在孵卵时会找一处高岩石位置,在腹部的育幼袋受精,及后将受精卵排到水中。雌蟹会用钳搅动水流。当蟹奴属的卵孵化时,寄主蟹也会采取相似的方式。寄主蟹会以脉冲将大量寄生虫射出。
雄性蟹奴属会在蟹的底部寻找雌性蟹奴属,并且进入让雌性的卵受精,接着寄主蟹会照顾这些卵。

——————————————————————
蓝胸鹑
蓝胸鹑(学名:Excalfactoria chinensis)属于雉科Excalfactoria属的鸟类,又名小鹌鹑。分布于从印度至菲律宾、南达印度尼西亚、直至澳大利亚、中国的广大地区。一般生活在平原、河边草地、沼泽芦苇、竹林以及稀疏矮树丛中。

——————————————————————
端足目【虫戎】亚目
端足类(学名:Amphipoda),亦作片脚类,是一个没有甲壳及两侧扁平的目级甲壳类动物。其学名的意思是“不同的足”,是指它们拥有不同的附属肢形态。它们长1-340毫米不等,栖息在所有的水生环境及一些潮湿的陆生环境。当中有7000个物种,其中5500个被分类到钩虾亚目中,其余的则分到余下的二或三个亚目。
成熟的雌性有育幼袋,可以带着受精卵,直至幼体孵化为止。雌性的年纪越大就会产更多的卵。卵的死亡率约为25–50%。它们没有幼体阶段,卵会直接孵化出幼生。经过6次脱壳后,它们就达至性成熟。一些物种在脱壳后会吃下自己的壳。

——————————————————————
莱氏拟乌贼
莱氏拟乌贼(学名:Sepioteuthis lessoniana)为枪乌贼科拟乌贼属的动物,俗名香匙、鱿母、大尾鱿鱼、软墨及软丝仔。分布于日本群岛、 台湾东北角地区、夏威夷群岛、马来群岛、印度近海、红海,包括黄海、南海等海域,生活环境为海水,常见于暖水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马拉巴尔。

——————————————————————
贝加尔湖海豹
贝加尔海豹(学名:Pusa sibirica)与塞马环斑海豹及拉多加海豹是世上仅有的几种生活在淡水中的海豹。为环斑海豹属的一种,生活在俄罗斯贝加尔湖,被认为是极地斑海豹的近亲。

——————————————————————
弹琴蛙
弹琴蛙(学名:Nidirana adenopleura)为赤蛙科琴蛙属的两栖动物。
弹琴蛙体长约5厘米,背部灰棕色或棕绿色。雄蛙有外声囊,叫时接连发出“登、登、登”三声,清脆动听,好像琴上奏出“1-3-5”的音阶。
分布于台湾本岛之中低海拔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等地,多生活于静水池塘以及沼泽内隐蔽物下或池岸斜坡上。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80至18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四川峨眉山上的弹琴蛙的叫声被称为“仙姑弹琴”。
仙琴蛙(学名:Nidirana daunchina)为蛙科琴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峨眉山。

——————————————————————
秉前环毛蚓
秉前环毛蚓(二名法:Pheretima praepinguis,亦称为峨眉山大蚯蚓)是环毛蚓属下的一个种。秉前环毛蚓长约半米,生活在四川的峨眉山地区,是峨眉山的特色物种之一。秉前环毛蚓俗称“透地龙”。根据中医理论,秉前环毛蚓可以当作中药材地龙入药。
1931年,动物学家陈义对一种采自峨眉山的蚯蚓标本进行了研究,并认定该标本应为直隶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但随后G.E.盖茨的一项研究表明,陈义所报告的峨眉山蚯蚓虽然与直隶环毛蚓相似,但是仍然有一些区别。比如两种蚯蚓顶叶内陷(parietal invaginations)中的原发性精囊孔位置不同。他随后将这种峨眉山的蚯蚓命名为“Pheretima praepinguis”,即秉前环毛蚓。虽然陈义在他一篇发表于1936年的文章中坚持认为所谓的秉前环毛蚓就是直隶环毛蚓,但目前秉前环毛蚓这个学名已被大部分的研究者认同、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