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纪念德彪西逝世100周年室内音乐会
2018年6月3日,在柏林布列兹音乐厅为纪念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逝世100周年而举办的一场“柏林的法国之夜”音乐会。这一年被称为德彪西年。
这台旨在纪念现代音乐开创者和无法分类的诗人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逝世一百周年的音乐会,由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导演,女高音玛丽安·克雷巴萨(Marianne Crebassa),长笛家伊曼纽尔·帕胡德(Emmanuel Pahud),小提琴家尤利娅·德尼卡(Yulia Deyneka),大提琴家基安·索尔塔尼(Kian Soltani),小提琴家迈克尔·巴伦博伊姆(Michael Barenboim)和竖琴家艾琳·科里(Aline Khouri)共同演绎七首作曲家室内乐作品。奉献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妙之夜。
这七首作品都是在1889年,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后直到作曲家去世期间创作的。那一年巴黎艾菲尔铁塔树立起来。在博览会上,德彪西听到了爪哇甘美朗的演奏,对十二平均律和五声调式印象深刻。
音乐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器乐作品都是20世纪作品,调性回归和非标题性成为了背离印象派的最大特点,充满了古典特质和浪漫情怀,你会发现一个和你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德彪西。就像作曲家所说: “唯有音乐能够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这个世界悄悄地创造了黑夜的神秘诗歌,创造了月光抚摸着树叶所产生的千万种不可名状的沙沙声。”
曲目:
一、为大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d小调,1915年,op.135
二、(13分钟)比利蒂斯之歌3首,为人声(女高音)和钢琴而作的声乐套曲。1897-1898,op.90
1.牧神之笛(“风信子节那天”)。
2.头发(“他对我说《咋昨晚我做了个梦》”)。
3.水仙女(纳伊阿德斯)之墓(“我沿着林子走呀走”)。
三、(24分钟)长笛独奏曲“赛灵思”syrinx,1913年,op.129
四、(29分钟)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1916—1917年,op.140,是德彪西最后第二部作品。
五、(43分钟)马拉美诗3首,为人声(女高音)和钢琴而作的歌曲。1913年,op.127
1.哀鸣(“在梦中,我的灵魂朝你的前额而去,哦,亲爱的姐妹”)
2.徒劳的求爱(“公主啊!我嫉妒青春女神赫伯的命运”)
3.折扇(“哦,沉湎于幻想的姑娘”)
六、(53分钟)为长笛、中提琴、竖琴而作的奏鸣曲,1915年,op.137
七、(72分钟)魏尔伦诗3首,为人声(女高音)和钢琴而作的歌曲。1891年,op.81
1.海更美丽,
2.号角的声音鸣咽着飘向林中,
3.树篱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