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兴盛的原因
阿航读后感,今天要分享的是《中国文化课》
喜欢唐诗宋词的人,喜欢的是其中的韵味与意境。朗诵唐诗宋词时,可以感觉到作者从极精炼的词句中,描绘出的极富诗意的画面。相较于元杂曲,唐诗宋词缺乏的是跌宕起伏的故事,细致入微的情节,两相对立的戏剧冲突。

在西方文化中,有情节有故事的古希腊悲剧,如:《俄狄浦斯王》比《三国演义》《水浒传》早了一千多年。
为什么中国戏剧会晚这么多年呢?余秋雨给出了答案。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底层百姓以君子为榜样。君子有一套过于繁琐的见面礼仪被视为典范,无论喜欢或不喜欢,见面后都得走一套流程,这套流程就类似于演戏的过程。
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为人处事之道,也以中庸为典范。中庸就是要演戏,内心波涛汹涌,表面波澜不惊,所谓“喜怒不形于色”。这本身就需要伪装,伪装就类似于演戏。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生活的戏多了,自然就不需要舞台上的戏剧了。
与西方所追求的解放天性不同的是,在皇权下,体制内,做人做事必须得遵照一个固定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为官者,不提倡表达喜怒哀乐。做人做事讲究沉稳老练,忠于皇权,感情被压抑在心底。而戏剧恰恰是需要感情流露的,所以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没有感情的流露,戏剧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随着宋朝的灭亡,大草原来的元代统治者,喜欢歌舞,喜欢看戏,喜欢无拘无束的在马背上驰骋。上层统治者的需求,催生了相对应的产业,喜欢看戏听曲的风气,逐渐向下层阶级扩散,戏曲杂剧在元代兴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