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闲聊|说说我最近觉得还不错的电影
今天是国庆节,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假期里找不到事情做,因为没什么社交,也不想出去看人从众,除了在家打人机游戏,看看NPG的网店之类的,还能干点啥呢?

镇楼图必须是我的终极幻想-森泽佳奈
像这种百无聊赖的情况下,当然是找几部电影看,至于看什么电影,我站在个人角度做个推荐。
我最近看得比较多的,是菲律宾的电影,就最近两年的电影市场来说,菲律宾电影好像没出什么高分好片,反而说比较小众,也正是因为比较小众,菲律宾电影也是有点想通过其他方式去刺激电影市场的意思。
这就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电影市场有点类似,也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近两年也出现了几部我觉得还不错的电影。
比如说:《天蝎座之夜3》

《天蝎座之夜3》在某瓣评分6.6,IMDB评分7.1,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这是一部把香艳与惊悚做得张力十足的电影,主演被称为是菲版“十块钱里美”的【Christine Bermas】,演技很有张力的一个女孩。
而这部剧的主创阵容也可以说是蛮强的,导演是曾经写出《街边少女利勒特》剧本的Roy Iglesias,《街边少女利勒特》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是不推荐看,话题非常沉重,看完难受了很久。
但可以肯定的是,Roy的编剧能力是不错的,这也变相的让《天蝎座之夜3》充满了槽点。

因为《天蝎座之夜3》实际上是一部抄袭产物,有人认为它整体的故事框架都与某部2001年的韩国电影有着很高的重合度,说这是抄袭翻拍了韩国电影。
但是这里还真不是抄了韩国电影,某部韩国电影实际上也是抄袭产物,抄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菲律宾电影的《天蝎座之夜》,这属于无限套娃的抄袭,同一个故事框架水了三遍。
但是还是要说一下这个导演的编剧能力,抄肯定是抄了初代版本,而且抄了很多,但是抄出了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把整个故事都内涵了一遍,从大学生、为菲律宾权贵做黑事的“保镖”、年轻的女人、酒吧的时尚女孩,几个不同的身份的人聚在一座老房子里,房子外面是频繁的枪击案与动荡,房子里却是对外面不闻不问的声色犬马,这是有它想表达的隐喻,实际上也是潜藏了一段“底层人员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下,已经变成了什么都无所谓”的状态。
第二部推荐的电影是:《原始森林》

某瓣5.6,IMDB只有3分,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部电影就是:用超强的阵容拍了个超烂的剧本。
关于这部电影的阵容,导演是【布里兰特·曼多萨】,近代电影史也算是教材的一位菲律宾电影人,他是第一个将菲律宾电影带进戛纳的导演,也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凭他的面子,演员阵容肯定是不会差的,个顶个的美女全都来了,影帝也来了。
所以为什么IMDB只给了3分呢?因为你无法想象这样的阵容竟然拍出了这么个烂本子,但是这个剧本真的有那么烂吗?

我是觉得这剧本很烂,但又可以说很高级。
它有着一个很高级的立意:非法砍伐,森林退化,人口贩卖,拐卖妇女,养育缺失,权贵的黑幕、贫穷的问题等等等等,编剧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也太复杂了,话题也太沉重了,这个剧本应该说是卯足了力气,要一口气把一谷脑的问题都融入到一个故事里。

比如说拐卖女孩的人贩子要养活自己一家子,把自己的灵魂卖了当魔鬼,比如曾经是受害者的老板娘,却将屠刀对向了新的受害者,比如说被卖的女孩哭着逃回家,她唯一的亲人却叫她回去,对她说“你即使去了马尼拉也是当妓女,你改变不了你的命”,比如说屡次出现的森林精灵,她更像是“森林的愤怒”,每次出现的画面看似唯美,可是唯美的画面中她却利用黄金蟒去杀人。

图片文献摘自《电影世界》 2009年第12期81页《专访布里兰特·曼多萨 菲律宾人对我的电影感兴趣但他们不去看》,采访·撰文:刘敏(电影世界 驻欧洲记者)
就这种剧本作为商业片来说,是很难取悦观众的,它并不是一个浅显的故事,说教性质大于商业性质,导演应该也知道,所以用了很多大尺度的表达,结果在两个小时的时长里,值得反思的“犯罪”都是“一笔带过”,你只能从这些“一笔带过”的细节去揣摩人物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部商业片,不如说是一部用力过猛,套着商业片皮肤的文艺片。
而这部电影不管是画面还是剧情,都非常的大胆,出发点是想让大家关注处于阴暗角落里的女性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没有非黑即白,没有绝对的好人,但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它又不得不选择用阴暗的方式去表达阴暗,这其实是很矛盾也很无奈的一件事。

而这个剧本烂归烂,但是换做是其他人搞创作的话,说这种题材也同样会烂,因为要兼顾“讨喜”和“反映问题”,本身这就是菲律宾的电影网站投资的,投资方是想做商业片的,它应该是一个高级的剧本,表达一种“反思意义”,但它又想取悦观众,这是很难兼顾的矛盾点。
第三部推荐的电影是:《Tahan》

这是前不久刚刚上映的电影,IMDB评分6.8分,这是一部很现实主义的电影,贫穷的人能拥有爱情吗?
这电影给了个很现实的答案,贫困家庭百事哀。
女孩从事着不光彩的工作来养活家庭,她就像是个工具人,不断的被人吸血。在这样的环境下,却偏偏遇到了自己的爱情,而女孩的母亲却百般阻扰不想女孩放弃工作,短短一个半小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原本有情感,有着小小的梦想,有着自己坚持的一个女孩,却被生活各种各样的琐碎,被一帮垃圾人控制,被各种立场问题一步一步的给逼疯了。
这部电影没有纯真的爱情,有的只有生活之下鲜血淋漓的现实,生活太痛苦了,句句不提痛,分分秒秒却都是爱情和亲情本不该如此。
看完之后又觉得很多问题可以深究下去,最后才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人有缺点才贫穷,而是因为贫穷,才暴露出了人的缺点。

《冲浪女孩布鲁娜》剧照
当然这部电影的剧本实际上也是有抄袭的嫌疑,部分框架和《冲浪女孩布鲁娜(又名:布鲁娜的悲伤)》有点相似,《布鲁娜》是一部以个体人物为视角的励志电影,而《Tahan》刻画得更现实主义: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生活就是一个旋涡,吞噬了本该是开心的事情,有的只是源源不断的问题堆积在一起,变成更大的旋涡。
第四部推荐的电影是《上流俗女》

这是奶飞出品的喜剧,主打的是爱情和温情牌,很老套也很俗套的喜剧,最后还是个90年代好莱坞式的happy end,剧情题材都有点“缝合怪”的意思,但是梗料频出。
本身看这部电影就不要带脑子看,基本上就是一个出生在贫民窟的“女汉纸”突然成为了身价数百亿刀的大小姐,然后因为出身贫民窟在富人圈里闹了很多笑话,其中有很多耍流氓语录和爆梗。
很多笑点其实是体现在“贫富的不兼容”上的,这电影很恶趣味的树立了“穷人脏乱差,富人宽容又亲切”的形象,最后再给你来个反转,穷人穷却温情有人情味,所以千万别带脑子去看这部喜剧,不然你会和我一样,给它1分的差评。
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挺烂的,那为什么还推荐呢?因为今天说的是菲律宾电影,总要有个对比参照。
我是觉得现如今的菲律宾电影可能会在创作上有不一样的表现,其实菲律宾的电影史很长,但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电影产能是逐渐下降,六十年代的主流是娱乐片,就各种意义上的娱乐片,暴力、香艳情史爱情之类的,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菲律宾出现了一批导演,他们认为电影应该是表达“真实社会缩影”,创作应该要“反映社会”而不是娱乐大众。
然后在挺长一段时间里,菲律宾也出现了一些现实主义电影,比如《霓虹灯下的马尼拉》,但是叫好不叫座,类似的问题也一直存在,所以还是娱乐性质站主导,反而说“不娱乐大众”的电影一直都是名红销量不红。
比如【布里兰特·曼多萨】刚创作就拿奖的同性题材电影《情欲按摩院》,在这之后【布里兰特·曼多萨】出了很多挺不错的电影,比如说《罗莎妈妈》、《洛拉》

《罗莎妈妈》剧照,这部电影也是很现实主义
《罗萨妈妈》这部电影拿过很多奖,但实际上也是有点叫好不叫座,09年【布里兰特·曼多萨】刚拿完戛纳大奖,转头专访的时候就说了自己的电影并不受菲律宾观众的喜爱。
但是在最近两年,菲律宾电影的更新量又突然有所提升。
这就要说到某个和奶飞类似,但是规模体量却要小N倍的视频平台,这个平台目前反而是菲律宾电影最大的投资方,它模式和奶飞有点像,都喜欢做自制,所以它能找拿过戛纳奖的导演来拍电影,但是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
像奶飞的规模,《上流俗女》虽然很狗血,但是它依然能卖得动,而另一个平台它只是一个本土平台,刚成立,规模小,为了撬动市场,它实际上还是以娱乐商业为主,但是又不是那么的娱乐商业化,为了撬动市场,它并不忌讳用一些方式取悦观众,但是又不乏有一些“令人反思”的内容,这是挺不一样的,说它精神分裂也好,伪文艺也行,但确实是有些不太一样,而且相对来说还挺高产。
所以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个平台,把非菲律宾电影带到另一种“半商业半文艺”的画风去。
大致也就先说到这吧
时间有限,再次祝大家节日快乐,出行顺利,宅家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