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概念的相对性:老子说的“无为”究竟是什么?

2022-04-05 12:05 作者:至虚  | 我要投稿

什么是相对性概念?比如:高低、长短、大小、有无等。

以高低为例,想要判断某物是高还是低,前提是必须有个判断标准,如果没有判断标准,那么就没法断定它是高还是低。

如果没有给出判断标准,我们平常的判断方式是根据主观思维习惯,会设置一个默认标准。

比如判断一个人的长的是高是低,默认标准就是多数人的平均身高。

判断楼房的高低,则是以周围其他楼房的为默认参照标准。如果没周围没有其他楼房,则会以自己过去见过的楼房为参照标准。长短、大小、难易都是这种方式来思考的,这些都比较容易理解。

那么有无,是不是也应该有参照标准呢?答案是肯定的,不同的参照标准,会有不同的判断结果。

比如一个瓶子,里面有水,可以说是“有”;没有水,可以说是“无”。这是以“水”为参照标准来判断“有无”的。

如果把这个瓶子放进水缸里,那么瓶子里有空气,则叫做“有”;没有空气,则叫做“无”。这个时候瓶子里有水,反而不好叫做有了,为什么呢?

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判断标准变了。因为周围全是水,所以人的默认参照标准就不会以“水”来判断有无了。

以上的思维逻辑搞清楚了,我们在来思考老子说的无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老子定义有无、无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书里没有明确给出这个判断标准,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人的思维习惯来思考:这个默认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根据相对性概念的定义方式可以确定的是:人是不可能做到绝对无为的。为什么呢?比如以工作来定义有为,那么不工作的时候就是无为;如果以休息作为有为,那么不休息的时候就是无为。如果你没工作,那肯定就是在休息,绝对无为指对是:任何标准下都是无为,这肯定做不到。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就可以解读老子原文了: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句话以“为大”来定义有为,“不为大”就是无为,不为大就是“为细”,所以在这句话中,“为细”就是无为。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如果以“为难”来定义有为,那么“为易”就是无为。

知其荣,守其辱:如果以“为荣”来定义有为,那么“守辱”就是无为。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有余”来定义有,那么“无余”就是无,无余,就是刚好够用。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这里的“损”也是“损有余”,不能理解为“损不足”。比如一个人太胖了,需要减肥,减到正常状态就可以了,不能减到皮包骨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德”的判断标准不同,得出有德无德的结论就不同。比如“斗地主”对百姓有德,对地主是无德。百姓代表集体利益,地主代表个体利益。对个人有德,对集体就是无德。

概念的相对性:老子说的“无为”究竟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