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简评

电影《水门桥》是去年上映的《长津湖》的续集,或者说应该是原来完整电影的后半截故事。所以这部电影完整的名字叫做《长津湖-水门桥》。
本作的故事正如片名所明示的,就是讲述在水门桥的战斗,一场事关战役成败,围绕着一座桥梁而而展开的战斗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近些年观众对于所谓“集团冲锋”的意见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这次所展现的是小分队战斗,可以说一场特种作战。当然了,在故事开始的部分因为和上一集有故事衔接的需要,还是在攻击机场的场面中出现了被时常吐槽的密集阵型和集团冲锋的场面。
这个故事是个悲壮的故事,历史上是这样的,电影中也是这样的。桥,被炸了;但是敌人又修复了。然后又被我们炸掉了,但还是被敌人修复了。就这样来回了三次,最终还是让敌人从这里完成了撤退,我方的战略意图没有能完全实现,而且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就这部电影故事而言,相对于前一部的“个人特写”,这一部的视角展开了一些,变成了7连的群像,而且其中还加入了另外了一支9连。他们都是实施这次任务的部队。故事讲述了每个人不同的历程。相对于上一部上遭遇战的那个部分里有些“开挂”的情节,这一次在情节的处理上增加了一些“战术”安排和“协同”,显得更加真实更加专业一些。当然了,在某些情节的处理上,故事还是有演义的成分,有艺术化的处理。这种处理的好坏就因人而异了。
故事里的人物——志愿军战士——牺牲都很悲壮,有些地方的处理也显得有感染力,正如同上一部以及同类影片《金刚川》所呈现的那样。但是就这样,我还是并不认为这是一部精彩的,一部真实展现了志愿军价值的,真实体现了志愿军精神的电影故事。
为什么呢?因为就故事而言,把故事的背景拿掉,把故事里的主角换成其他战争中的参与方,你会发现不会有什么特别,不会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也就是说,影片没有能反映出当时志愿军的特殊性和唯一性出来。说到底,就是编导主创人员对于什么是志愿军,什么是人民子弟兵,他们当时为何而战没有搞清楚。在整部电影里,你听不到一句“同志”,这合理吗?这真实吗?在所以应该称呼“同志”的地方,电影里都是“兄弟”。就凭着这个,我就不喜欢这部电影,不认可这部电影对于志愿军战士的塑造。“同志”和“兄弟”,这其中的差别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我想,这并不是因为主创人员不懂历史,而是他们就是要模糊这其中的界线。对某些人来说,一句“同志”真的很难。
因此,对于这部影片,或许很多人会感动,但是我个人并不会给予其过高的评价,个人评分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