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是天使带她走出了封闭的世界

2021-06-06 08:15 作者:天使育儿愈康  | 我要投稿

孤独症的孩子,有一个浪漫的名称,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正常的外表下却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孤独,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也漠不关心,他们不说话也不会表达情绪,更不会跟人交流、玩耍,就像是远在天边的星星,孤独而清冷。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孤独症儿童可能就有300~500万名,每68名孩子中就有1名患有孤独症。庞大数字的背后,是一群脱离现实社会,无生活社交能力的孩子们,以及四处奔波、寻医问药的家长们。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来说,他们所担心的不是自己老无所依,而是自己“成年却无法长大”的孩子老无所依。因此,他们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能比自己的孩子活得久一点,哪怕多活一天也好。

带2岁4个月孩子毛毛(化名)来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做康复训练之前,毛毛妈妈带着孩子治病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却无法有正常的交流和生活,毛毛妈妈的内心是焦灼的。她知道治好孩子的孤独症需要花费很多的心血,也需要一段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她仍然希望,孩子的病能早一点好起来,然后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这是她日日夜夜所期盼的愿望。因此她一直没有放弃给孩子找一家更好的康复医院,让孩子能早日康复。

这一次,毛毛妈妈选择了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康复中心,她坚信毛毛在这里治疗,一定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治疗前

康复治疗师第一次给毛毛训练时,孩子的情绪不稳定,需要安抚一段时间才能进行训练,安坐和配合度都比较差,不敢直视康复师,陌生的环境和人让她想要逃离。

进行认知、指令性训练时,毛毛只能理解几个常见的水果,对于名词认知量少,不理解动词。

康复师跟她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毛毛极少自发性言语,只会发“爸爸、妈妈”音,较少模仿声音,只能进行简单的口型模仿。

在集体社交互动训练中,毛毛的社交能力差,不会主动跟小朋友说话、互动和玩耍。经常缩在角落里,独自一个人玩耍。

治疗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康复师反映,毛毛进步很大,情绪稳定,环境适应能力有提高,会做课堂常规任务,执行指令和配合康复师的训练,会主动跟其他小朋友说话、互动和玩耍,不再独自一人了。

在康复治疗师的训导下,毛毛口部敏感度改善了,舌头灵活了,会主动叫爸爸、妈妈、姐姐,会跟随模仿发音,自发性语言也增多了。

认知、理解能力相比之前也提高了,会指认之前不会的水果,物品,会主动跟康复师或家人表达抱抱的意愿,分开会主动跟人拜拜等一些日常社交行为。

毛毛的进步让家长深感欣慰,特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康复治疗师,以此感谢她们的耐心训练及对家庭治疗的细心指导!毛毛妈妈动情地说到:“我的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是天使带她走出了封闭的世界。”

最后,康复治疗师表示:一般来说,2-6岁是治疗孤独症最好的时机,通过医院康复训练、心理干预以及家庭教育辅助训练,孩子很快就能走出孤独,融入社会。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孤独症的倾向,请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专业的治疗,切勿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我的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是天使带她走出了封闭的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