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12.18 禅宗

2023-08-08 08:1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8、禅宗


  唐代佛教一大宗派。实际创始人是慧能。禅宗认为达摩[i]是其“初祖”,达摩传法于慧可,慧可传法于僧粲,僧璨传法于道信,道信传法于弘忍。由达摩到弘忍,这五代法裔传续过程,就是禅宗的准备过程。五祖弘忍以后,禅宗分为两派:神秀为北派,主张“渐修”;慧能为南派,主张“顿悟”。通常所说禅宗,即指慧能一派。慧能创立的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以孟子的性善论改造印度佛教,提出“本性是佛”、“自性真空”的教义。认为人性即是佛性,人人都有佛性,所以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ii]。众生与佛的区别就在于能否觉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iii]。要做到不迷而悟,就必须在思想上“无念”、“无相”、“无住”,即身处尘世,而不为外物所影响,不存在任何观念,不留恋任何外相,也就是所谓一尘不染。达到这种境界,精神即可解脱,尘世就是天堂。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领悟成佛”,所闻“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iv]。“迷”即迷于尘世,“悟”即觉悟到包括心在内的世间一切都是空的。由迷到悟,不需要坐禅念经或其他一切烦琐的修行仪式,只要“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v]。是凡夫还是菩萨,就在于一念之间。天国不在彼岸,就在目前,这就是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禅宗还认为“心”不仅是成佛的基础,而且也是客观物质世界存在的依据。慧能说:“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vi],这是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禅宗“顿悟成佛”的教义,对传统的印度佛教是一次大的改革,其简易成佛的主张,更容易为下层人民所接受,因此它具有更大的欺骗性,这是唐武宗毁佛后,其他各派趋于没落,唯独禅宗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禅宗对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影响很大。


注:

[i] 南朝宋末达摩由印度来华传授禅法。

[ii] 《坛经》。

[iii] 《坛经》。

[iv] 《坛经》。

[v] 《坛经》。

[vi] 《坛经》。

《哲学小辞典》12.18 禅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