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贡的铁拳”升级了,变成“喀布尔的子弹”

文/行走斯图卡
早在一个月前,拜登信誓旦旦地向记者保证,“绝不可能出现重演西贡那样,用直升机在大使馆屋顶撤离人群的一幕”;但是现实就是这么魔幻,在美国政府的瞠目结舌中,直升机落在了喀布尔美国大使馆的楼顶上,而且还是全球直播。
当8月15日,塔利班武装人员出现在喀布尔市区的时候,这座城市陷入了恐慌和无序,由于边境口岸全部被封锁,机场就成为他们唯一离开阿富汗的希望。这些天来,喀布尔机场一直很繁忙,那些达官权贵能走的早就已经离开,无论是包机还是私人飞机,留下的却是曾经为美军服务过的普通人。
这些人认为自己必须走,否则就要被报复;虽然塔利班人员开始接收这座城市、占领了总统府和主要政府设施,但是网友们敏锐地预感到,当初的世界名画“西贡铁拳”即将在阿富汗上演。
现实告诉我们,美国人“进步”了,他们不是用拳头阻止阿富汗人跟随他们离开。8月16日这天,不少媒体刊登了一则消息:为了阻止平民堵塞机场跑道,美军士兵开枪示警,但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军并非如西方媒体所言,朝天开枪,而是直接朝人群扫射,目前已经造成数人死亡;随后《华尔街日报》宣称在候机楼发生枪战,至少3人死亡。
“西贡的铁拳”升级了,变成了“喀布尔的子弹”,这不过再一次暴露了美国的自私和冷酷。塔利班将要实施怎样的政策,我们还要继续观察,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西方媒体渲染的那种“大规模的血腥清洗”;另一方面,美国似乎铁了心要将喀布尔机场变成临时的“独立王国”:大兵们拉起了铁丝网,凡是越线者格杀勿论;夹在中间的,是那些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美军办事的阿富汗人。
阿富汗局势的迅速变天,让全世界都目不暇接;“神隐”的总统拜登成了众矢之的,尽管布林肯等忠臣们坚定不移地替拜登辩护,但是共和党将他在7月8日的讲话剪辑出来憋足了劲地嘲讽,有议员指责这个时候拜登还在休假,也有议员抱怨他们“从塔利班那里得到的消息,都比拜登说的多”,“拜登在哪儿”甚至被顶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全世界都盯着在阿富汗变局中几乎全程看戏、但又不能忽略的主角。美联社哀叹,花了20年心血和2万亿美元倾心打造的民主化示范工程彻底失败了,《星条旗报》只简单地说了一句,“都结束了”;欧洲媒体纷纷怒斥美国抛弃盟友的行为;俄罗斯媒体跟共和党、特朗普一起嘲讽拜登——我们则看到了一个霸权体系的崩塌。
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喀布尔陷落”有着多重隐喻,必会成为后世经常提及的历史性事件,标志着美国在漫长的战争中无功而返、国际形象和信誉崩塌,是美国霸权走向衰落的又一个转折点;“喀布尔陷落”,敲响了美国霸权衰弱的警钟。
《人民日报》直接写道,“美国写下了耻辱的一页”,尽管布林肯还在嘴硬,宣称美军离开阿富汗是一场胜利,但美国实际上留下了“不可痊愈的伤疤”;文章将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形容为“对美国实力的一次重击、对美国信誉的一次重击、对美国外交的一次重击、对美式民主的一次重击、对美式傲慢的一次重击”,网友则补充了一点,“也是对美国舔狗的一次重击”!
8月15日的喀布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繁忙一些,拥挤的小巷、喧闹的街头,搭载着塔利班人员的美式军车不紧不慢地驶过,天空中美军直升机的旋翼声一刻也没有停息。
最嘈杂的地方莫过于喀布尔机场,飞机发动机的轰鸣,焦虑惶恐的人群,映照着的,是一个帝国最后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