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我如何拿到第一名?所有的不尽人意,都只是成功前的一次次彩排。

闻思而重启,
二战北理视传,
她如何能在失意中翩然起舞
莫宇
本科:北京印刷学院
报考:北京理工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初试成绩总成绩:429
史论|140
手绘|142
政治|68
英语|79
✖ 重启 ✖
我经历了两次考研,第一年报考的是清华美院的科普视传专业,结果很不理想。在总结分析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后,二战选择了考试内容与各科分值占比更为适合我的北京理工大学。所以有一个小建议是,大家在备考前可以通过查询网络或者询问学长学姐,充分了解目标院校的历年考题、分数线、报录比、参考书目等相关讯息,慎重选择院校,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下面来具体说说我对于各科的备考安排与心得体会,希望对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能够有所帮助。
✖ 策略✖
理论
▼
北理的理论主要考察一些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知识、通识性内容,以及世界平面设计史,出题范围广、内容多且开放性很强,只有真正理解后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所以清晰的逻辑至关重要。备考前期7-9月的时间我全部用于梳理知识框架,并大量阅读文献,学习专业性语言的表述。此外,还通过设计网站及公众号关注时下的设计动态,看到有趣的图形或者设计案例就积累起来,定期总结归纳素材,形成自己的素材库,保证考试时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再增添一些小亮点。
10月我用来复习平面设计史。同样的,梳理知识框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第一年考研的过程中对于世界现代设计史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所以今年我将平面设计史的知识细节置于现代设计史的整体框架中,两本书对照参考着学习,对于整个设计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在考场上面对史论考题时比较得心应手。对于史论方面的学习,有一个小建议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其实回看往年的理论真题,平面设计史所占的比重不大,甚至考察的范围一般只集中在几个著名的设计运动中,所以在备考时大家往往会忽略一些所谓的“次重点”。但今年考察到的正好就是这样的部分,再加上题型变动分值增大,一道简答就足以断送这一年的埋头苦读。
其实理论学习总结下来就是要“多看、多写、多反思、多积累”,只输入不输出,看过的知识永远也不是自己的。所以我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把所有真题写成了完整的考卷形式,之后和学姐交流讨论怎样再强化内容、美化格式。这样的练习使得我在考场上对于自己的答题速度以及整体内容把控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从而在答题时更加从容。

手绘
▼
我的手绘基础还算不错,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要适应北理的题型以及提高手速。7月开始到考前,按照考试的各类型,我每周会画一张完整的卷子,之后仔细分析画面问题,再将同类型的画整理到一起总结归纳。零碎时间我经常积累一些手绘小元素,不限风格,不限工具,内容可能是标志、字体、图形,也可能是一些有趣的符号,他们都会成为创作中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10月时我的手绘陷入了瓶颈期,好像突然就不会画画了,画面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分析过后发现自己总是趋向画一些比较夸张的东西,但往往掌握不好度,就容易跑偏。于是我开始在之前尝试过的所有风格中找寻最适合自己的,然后不断挖掘这种风格中画面表现的可能性。
此外,画得慢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在分析与调整的过程中,我发现主要是因为配色较慢且每一个细节都想画到完美,这样的完美主义在考场上一旦卡壳必定完蛋,所以我大量练习小色稿,并从11月开始严格计时画画,针对自己的画面特点,给每一个步骤都规划好具体时长。这样练习了一个月,我大概就能在两个半小时左右画完卷子,最后留下半个小时写设计说明以及做最后的调整。

英语
▼
因为有了六级和去年考研成绩的参考,所以我没有用很多时间去准备英语,大概是从10月中下旬开始,每3天完成一套真题,一直到12月上旬全部做完。每一套真题都要严格按照考试规定时间完成,划出其中的生词进行整理背诵,最后将同类型的错题放到一起对比着看,分析选错的原因以及出题人的陷阱。阅读可以说是英语中性价比最高的部分,数量多分值大,所以可以好好利用阅读真题中的长难句和单词,将易混词、同意替换、熟词僻意整理到一起集中复习。
分享一个我觉得很实用的阅读小技巧:抓感情倾向。简单来说,句子中代表情感色彩的是动词和形容词,单词中代表情感色彩的是前缀,抓住了每句话的感情倾向,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足以使我们在考试时事半功倍。
此外,作文可能是大家普遍担心的部分,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书是王江涛的考前作文20篇,据说全部背下来考场上就能下笔如有神,我试了一下,背到第四篇左右就放弃了。有几个原因:首先,不是我自己写的,只能死记硬背,也不确定考试的时候能不能用得上;其次,20篇数量太多了,我懒;再次,大多数人背同样的作文,我怕雷同。所以为了省时省力又有亮点,我总结了自己的作文模版,并将之前四六级时积累的作文素材整理成语料库,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灵活应对各种主题。
当然,英语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扎实的基础与持续的积累,如果想有长足进步的话,建议提高词汇量、多多积累词根词缀、阅读题源报刊、练习泛读与速读,网络上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政治
▼
我大概是10月中下旬开始复习,先听了一遍马原部分的强化课讲解,之后跟了腿姐的几个考前课程,做了腿四、肖八、肖四的选择,每道错题复习三至四遍,其中的知识点全部弄懂。我刷的题比较少,因为我觉得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押题卷的知识点重复率很高,做一套精一套的性价比是最高的。至于主观题, 12月再开始背完全来得及,只要政治立场正确、善用材料、字迹清晰、格式美观,就能够拿到一个中等成绩。另外,考研政治其实有很多答题技巧,听听课会比自己埋头苦学有用的多。名师很多,跟谁都可以,找一位你喜欢的即可。
✖ 心态 ✖
考研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承受学习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尤其是二战在家中独自复习,非常孤独。所以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是“吃好玩好学好”,不要过度压抑自己,否则会适得其反,产生厌学情绪,可以用兴趣爱好来适度调节一下枯燥的生活。我在累了的时候就会去弹弹琴、做做饭、追追星、散散步,从学习中抽离开去收获一点无条件的快乐,调整好心情之后再全情投入学习。
最后,想对这两年考研路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说一声谢谢:感谢我的父母,从不对我加以要求,只是无条件支持我追梦;感谢学长学姐以及老师们,在我迷茫之时给予的悉心指导与暖心鼓励;感谢我的朋友们,懂得我的坚持,出成绩的时候比我激动百倍,很幸运能够拥有这份温柔;也要感谢一下我自己,挺过了无数个黯淡的时刻,总算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
回看这两年,虽然有过不如意的日子,但并不能把它们定义为失败,曾经失利的遗憾都变成了如今成长的铺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前路还长,且行且看,也许眼下的不完美会在以后的生命中有另一番意义。感谢考研,让我看懂了许多从前错过的风景,也希望还在这条路上走着的你们都能够有所收获,加油!

写在最后
二战上岸的考生每年并不在少数
但莫宇的二战经历却尤为独特,令人深思
她一战清美失利,二战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北理视传
这样的调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的
尤其是对于二战的同学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言自明
从莫宇的字里行间
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十分理性,逻辑清晰的女孩
每门课的复习她都会先去分析考试特点
并结合自身优势劣势
制定自己的复习策略,有的放矢
“所有的不尽人意,都只是成功前的一次次彩排”
莫宇这样回顾自己的考研之路
失意和不完美
是人生常态
更是人生追求完美的意义所在
失败到底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
取决我们是否能
与之相处
与之为友
继而与之共舞
希望我们所有的考生们
都能拥有并保持这样一份坚定的信念
既有敢于坚持的意志
也有善于调整的智慧
莫言行路苦,与日月争光
再次祝贺莫宇同学,上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