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地产排名,地产人的求职之路会不会更顺利?
做过很多行业猎头,没有一个行业像地产公司的招聘受排名影响如此之大,我有时在想,如果没有这个地产排名,地产人的求职之路是不是更为顺利?
尽管这两天也在按照2022年1-4月地产销售额排行榜来写一些公司,看到今年的数据跟往年相比差异非常大,我也在想,这样的排行榜究竟有什么意义?除了发布榜单的结构能获得关注和赞助,对房企的业务发展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对地产行业究竟有多大作用?与之相伴的,还有业界一直在传的买榜,的确地产行业发榜的机构特别多,不同榜单同一家公司有时差异巨大。
不幸的是,地产人求职受到榜单影响巨大,尤其是30强是一个分水岭,有些人由于第一份工作进入30强,日后机会多多,而有些人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第一份工作就进入小地产开发公司,日后往往再也无法进入30强大门。
但问题我们现在已经看到,30强排名就是按照销售额来排的,叫30大似乎更恰切些,但近期倒下的很多就是这个30强里面的,你能说进入30强的这个人才一定就要比没有能进入3的人更能干吗?而在其他行业中,人才优劣的标准不是在于公司,而是在于每个人在公司的表现,事实上在小公司要做的好比在大公司更难。之前我做制造业和零售业猎头,就很少遇到关于行业排名的问题和困扰,人才的流动往往跟公司规模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也没有过多受到行业排名的影响,事实也没有那么多的排名。
如果没有地产排名,让人员的流动更自然些,感觉应该更能发挥人才的优化配置,虽然说地产行业有几家公司在人才上有特色,但我接触很多地产人发现,人才的优劣其实跟公司规模关系并不大,有些在所谓大公司做的人,沟通下来还真的感觉非常一般。但由于受排名思维的影响,小公司背景的一直无法到大公司,这真的公平吗?这在小公司之间形成的鸿沟不仅影响了人才的配置,而且小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往往也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因为大公司的人不敢进去,怕进去了就再没有机会再到大公司。还好这样的现象近期有所改变,但原因却是很多大公司的人找不到大公司的职位而无奈选择小公司。
公司排名影响人才招聘,这个受历史的影响,也跟很多地产公司老板及人事简单化处理有关,因为这个门槛比较好设置。也说明地产公司的招聘不像IT行业有严格的书面测试,那才是能者上,地产公司招聘的唯公司背景论使得一些机会主义者享受着一直在大公司混的红利,但对更多的人则显得非常不公平。
可喜的是这次的行业下行已经打破了两周的边界,但更多的仍旧是大公司往小公司流动的单向局面,双向流动这方面的路可能还需要走更久,但随着地产逐渐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管理,随着用人要求的越来越个性化、综合化、差异化,这样的双向流动是很可能慢慢实现的,实现了的双向流动也才更能实现人才的适配,对地产人来讲,机会更多,找工作也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