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口”前移预防重症,分区包片扩容发热门诊,崇明迎战救治最高峰

2023-01-03 15:13 作者:哔哩小红旗  | 我要投稿

地处远郊的崇明也打响了这场“保健康、防重症”的硬仗。

平时120急救车日均出车80多辆次,节前几天一下子猛增到近170辆次,发热门诊从日均不足100人次激增超过1200人次,全区所有医疗机构门急诊数量处于超高位运行,医生们“阳”了之后第三天就返岗坐诊……,崇明各家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了接诊患者的高峰。

晚于市区一个星期左右,地处远郊的崇明区也打响了这场“保健康、防重症”的硬仗。

地处远郊,全区仅有四家区级综合医院,怎样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迎接这场硬仗,崇明区提前制定了预案,通过分级诊疗服务网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级综合医院建立对口联动机制,落实基层首诊、有序转诊。同时,尽量将“关口”前移,家庭医生在一线发挥积极干预的作用,避免感染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为防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分区包片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救治的高峰从一周前开始显现。“这几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人数都在往上涨,人数在1月2日或者3日可能会达到高峰,”崇明区卫健委副主任闫振峰说,“目前两家区域医疗中心备有118张重症病床,目前使用率已接近9成。”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和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两家区级综合医院是崇明区新冠救治的主要医院。根据崇明区地理分布情况,两家区级综合医院分别负责就近的乡镇,与片区内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对接机制,分区包片开展对口会诊,并接收基层转诊,让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就近接受及时的治疗。

两家医院均有自己的专家救治组,由呼吸科和重症科的专家带头组建,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会诊。除此之外,崇明区卫健委成立区级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区域内医疗救治规范培训和疑难危重病例会诊,以及护理院、养老院专家组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护理院及养老院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小分子用药指导。

另外,区内几家综合医院均对接了由新华医院、市十医院、市公卫中心、儿科医院、肺科医院等市级医院专家组成的临床救治专家小组,在重症患者处置方面积极寻求市级专家组的诊治和转诊指导,确保崇明的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全院统筹确保急诊“清零”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是崇明区唯一的三级医院,也是区域内收治新冠患者的“主战场”之一,这几天医院的1030张床位几近饱和。

“12月下旬开始,急诊就诊人数由原来的每日150人左右增加至500多人,120接诊由原来的每日20辆增加至每日近70辆。为了确保患者及时得到医治,我们医院统筹全院医师力量,增援急诊,目前已增加两个内科梯队,一个外科梯队参与急诊救治工作。”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执行院长费哲为说,医院设立了急诊总值班长,由具有医疗背景的中层干部分梯队值守,24小时在急诊协调指挥、分流患者,确保所有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费哲为说:“我们的医生感染率已经超过80%,但是截至目前其中85%多的医生已经陆续返岗,虽然有些还是带病上岗,但基本实现了人手的动态平衡,这也大大缓解了我们救治的压力。”

党委书记朱美文说:“迎战救治高峰,我们全院上下一盘棋,目前各科室已经暂停收治择期患者,预留出至少50%的床位供急诊及发热门诊患者收治、分流。”她说,医院成立急危重症救治会诊专家团队分成了若干专家会诊组,分区分片会诊,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妥善救治。截至目前,全院各科室已收治急诊患者738人,包括各外科病区均已参与收治中,无一人在急诊长时间滞留,确保应收尽收,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12月31日,我们一共接诊120急救24辆,1月1日是30辆,急诊人数也在不断爬坡,一天已超过了600多号,”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党委书记杨福彪说,目前医院ICU有15张病床,CCU(心脏重症监护室)5张病床用来接收120急救和急诊的危重症患者,还有呼吸内科64张病床接收重症患者,目前已经基本住满,“医院暂时处于高负荷运转,但还没出现挤兑,属于可控范围。”杨福彪说,医院每天都有急危重症收治小组领导值班协调,确保24小时内分流“清零”,不出现压床的情况。

2022年的最后一天,感染后还未完全康复的十院崇明分院副院长陆懿依然在咳嗽,这一天,他作为急危重症收治小组值班领导坐镇医院。“上午10点和下午2点,我们分两批次清零急诊抢救室的危重症患者,收治入院。”他说,目前医院打通了各科的壁垒,统一调配人员,心内科、神内科、呼吸内科共有187张床位,肿瘤科和消化科有89张,肾内科和内分泌科有20张,都用来收治新冠亚危重症患者,同时协调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共计100张床位收治发热门诊轻症患者,“这三天来,收治的病人明显多起来,12月30日已经使用了80%床位,今天已经差不多达到90%。” 

“家门口”:发热门诊扩容增量

近期,新冠感染人数激增,崇明综合性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量突破峰值。为方便发热患者就诊,崇明的社区发热门诊不断扩容增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就医就诊。

崇明地广人稀,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散在各个乡镇。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各卫生服务中心将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开足发热门诊,增加人手调配,让老百姓一出门就能求医问药。

一大早,在新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发热门诊诊室已经繁忙起来。“以前一天都没几个发热患者,现在我一上午就要接诊50个左右。”当班医生许鹏说,“这些发热患者基本都住在新河,过来比较方便。”

12月7日以来,来新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发热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中心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在原本只有一间发热门诊诊室的基础上,新增了一间发热门诊诊室,并加派医护力量进入诊疗区域。

自12月20日以来,新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每天24小时运转,累计接诊752人次,日均100余人次。“这两天,我们把舒缓疗护病房和肠道门诊也进行了改造,作为备用诊室,以应对后续发热就诊的高峰。”新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强说。

连日来,崇明4家综合性医院和各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尽最大努力对原有的发热门诊(或发热哨点)进行扩容增量。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区12家发热门诊,从24间诊室、40间留观病房,扩展到48间诊室、69间隔离病房,日最大接诊能力从650人次扩展到200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的发热哨点诊室由14间扩容至56间,发热患者日接诊能力增至1080人次。2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设置临时发热诊疗留观区,并将24小时热线电话,通过线上线下向居民公示。

“关口”前移提前干预

几天前,横沙乡江海村村民小陆给横沙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卫医生打来求助电话,家里老人感染新冠之后情况不是很好。卫医生立刻上门给老人做了评估,血氧饱和度掉到了89。立刻转诊!在卫医生的协调下,老人由120接走转诊至上级医院,最后经检查是双肺肺炎。因为转诊及时,老人转危为安,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在崇明区,横沙乡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孤岛”,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乡里的家庭医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横沙乡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春琴介绍说:“我们保留了之前疫情防控时的网格化做法,由村居志愿者和我们家庭医生组成团队定期对重点人群进行巡视,一旦发现患者情况有变化,就由家庭医生上门给予送药和转诊支持。”

崇明地广人稀,老龄人口众多,在这场“遭遇战”中,崇明区173个家庭医生团队成为了守住村居老百姓健康、防止危重症的“第一道防线”。

一个月前,全区各乡镇的家庭医生团队就完成了全区65岁以上签约居民的排摸工作。家庭医生按照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罹患情况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根据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分类评估。排摸情况显示,全区共有重点人群(红标)34863人、次重点(黄标)53256人和一般人群(绿标)89815人。截至目前,崇明共有孕产妇1582名、新生儿185名、65岁以下肿瘤患者11538名,放化疗482人、血液透析588人,均已建立了“一人一档”。

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对于红标和黄标以及重点人员,由各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建立点对点的对接,随时关注其健康状况。

“一个是前期的宣讲和预防,‘新十条’颁布之后,家庭医生走访村居中高风险人群,对新冠的症状进行普及,同时分发中药包用以预防,”闫振峰说,“对于红标和黄标以及重点人员,由家庭医生建立点对点的对接,确保知晓家庭医生联系电话,及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重点人群感染者实施定期健康检测和治疗指导,红标人群感染期内不少于3次,黄标人群不少于2次,随时关注其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指导和服务。”。

此外,崇明还公布了各医疗机构24小时热线电话,居民可拨打热线电话或家庭医生电话进行健康咨询,对失能、孕产妇、新生儿、放化疗、透析等重点人群居家治疗期间有紧急医疗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或远程诊疗服务,联系上级医疗机构并指导协助转诊。


栏目主编:顾泳

“关口”前移预防重症,分区包片扩容发热门诊,崇明迎战救治最高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